小班语言三只羊教案

荟萃库 人气:1.48W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语言三只羊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语言三只羊教案

小班语言三只羊教案1

一、设计意图

最近在小班开展了“冬天到”的活动,培养幼儿穿脱衣服、叠衣服,发现有大部分幼儿没办法独立完成,因此,老师提倡小朋友要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在平时日常生活或在玩游戏当中引导幼儿要团结、互相帮助、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通过故事《三只羊》让幼儿初步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培养幼儿互相帮助的好习惯。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理解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2、引导幼儿自编故事题目,了解故事主要角色与情节,感受不同角色语言的变化。

3、理解词语“顶” 、“撞”。

4、享受听故事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假山、草地、三只羊、狼的教具。

四、活动预设

(一)教师与幼儿谈话,引出主题

(二)幼儿带着问题听故事

1、故事里出现了哪些小动物?(羊和狼)

2、故事里出现了几只羊啊? (三只)

3、这三只羊在干什么呢? (到山上吃草、一起对付大灰狼)

4、小羊、中羊上山为什么没有吃到青草呢?(碰到大灰狼)

5、请小朋友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重点)

引导幼儿能根据故事的六大要素给故事取名字。

(三)教师出示故事情景来复述故事,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幼儿理解故事。

1、三只羊想了什么好办法来对付大灰狼?(合作——小羊用头撞,中羊和大羊用角顶)

2、请小朋友来做动作(做小羊用头撞,中羊和大羊用角顶的动作。)

3、如果小朋友是那三只羊,你们会怎么样对付大灰狼。

(四)结合幼儿日常生活活动,进行情感教育

(五)结束活动

让小朋友学小动物的脚步来走路去小便、喝水。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中,小朋友至始至终地投入,兴趣非常浓厚,师幼互动频繁,师幼关系融洽。在第一个环节中,小朋友通过看看、说说,演演很快理解了三只羊的特征,第二个环节老师操作桌面教具并讲述这个故事,使小朋友顺利地理解这个故事,第三个环节是分段表演,并学习对话,老师采取了个别讲述,集体表演,师生对话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并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练习,第四个环节是集体扮演角色表演这个故事,由于能力的差异,个别幼儿参与表演时比较混淆,分布出角色,所以最好请能力强的幼儿先示范。

小班语言三只羊教案2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故事,了解主要角色与情节。

2、感受不同角色语言的变化,理解大、中、小,恶狠狠等词的意思。

3、享受听故事的乐趣,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活动准备:

小、中、大羊、狼各一只。背景图一副。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三只羊的图片,认识故事中主要角色,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边演示操作三只羊图片,边用“的笃、提托、笛度”三中走路声音比较认识三只羊。

师:宝宝们,听谁来了?“的笃、的笃、的笃”,谁呀?(幼:喜羊羊;师:喜羊羊这么小,我们叫它小羊吧!)“踢托、踢托、踢托”,又有谁来了? “笛度、笛度、笛度”,谁来了?来了几只羊?(幼儿集体回答)

2、通过比较认识大羊、中羊、小羊。宝宝们仔细地看看,这三只羊有什么不一样呢?(教师可用动作提示)

二、感知理解童话故事。(注意教师讲述的语气)

1、操作羊和狼的图片,讲述故事前半部分。“故事开始——中羊听了很害怕,吓得逃到山下去了。”

师:今天,这三只羊发生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想听吗?师讲述。

提问:A、山脚下住着谁?它们到哪里去吃草?

B、谁来了?跟小羊、中羊说了什么?

过渡:大灰狼是怎么说的?小羊和中羊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

2、教师运用不同的角色语言讲述故事前半部分。

提问:大灰狼听见了小羊的脚步声,说了什么呀?(谁呀?——语气粗而干脆)

小羊怎么回答的?(我是小羊——轻轻的、很温柔)

大灰狼还问了什么?(你来干什么?——凶的样子)小羊怎么说?(我上山来吃草)

大灰狼又怎么说了呢?(恶狠狠地说:我要吃掉你!——更凶,瞪眼、张开爪子)(恶狠狠)谁来做做恶狠狠的样子呢?(很凶、凶巴巴的样子)我们一起来学学大灰狼吧!(师扮小羊,幼扮大灰狼讲述:一天,小羊到山上来吃草,……恶狠狠地说——我要吃掉你)小羊听见了是怎么做的呢?(小羊很害怕,吓得逃到下山去了。)谁来做小羊的?

引用故事中的对话,过了一会儿,……又恶狠狠地说:“……”中羊怎么样呢?(运用同样的方法来感受中羊和大灰狼的对话)

三、幼儿大胆想象故事的结尾。

1、小羊、中羊在山脚下碰见了大羊,把刚才的事告诉了大羊,大羊说:“别害怕,我们一起想办法对付它。”三只羊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呢?(请幼儿自由想象、猜测)

2、师操作图片讲述故事结尾。

三只羊到底有没有被大灰狼吃掉呢?大羊带着小羊、中羊是怎样对付大灰狼的?我们再来听听看。(师讲述故事结尾)

提问:大灰狼死了吗?怎么死的?(小羊用头撞、中羊和大羊用头顶)

小结:三只羊团结起来一起对付了大灰狼,三个人的力量真大啊!

四、师幼一起完整讲述故事。

我们一起讲讲这个故事,好吗?在讲的时候,要注意大灰狼是怎么说的,小羊、中羊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附:故事《三只羊》

在一座山脚下,有三只羊。一只是大羊,一只是中羊,还有一只是小羊。它们上山去吃青草。

山上有一个山洞,洞里躲着一只大灰狼。有一天,小羊上山去吃草,它“的笃、的笃”地走上山,大灰狼听见了小羊的脚步声,就在山洞里问:“谁呀?”小羊说:“我是小羊。”大灰狼问:“你来干什么?”小羊说:“上山来吃草。”大灰狼恶狠狠地说:“我要吃掉你!”小羊听了很害怕,吓得逃到山下去了。

中羊也上去吃草,它“踢托、踢托”地走上山,大灰狼听见了中羊的脚步声,就问:“谁呀?”中羊说:“我是中羊。大灰狼问:“你来干什么?”中羊说:“上山来吃草。”大灰狼恶狠狠地说:“我要吃掉你!”中羊听了很害怕,吓得逃到山下去了。

小羊、中羊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了大羊。大羊说:“别害怕。我们一起想办法对付他。”

三只羊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呢?

大羊带着中羊和小羊一起上山吃青草,大灰狼发现了,恶狠狠地说:“我要吃掉你们!”说完,从洞了蹿出来,向三只羊扑去。三只羊一起对付大灰狼,小羊用头撞,中羊和大羊用角顶,他们一起把大灰狼撞倒,大灰狼滚下山摔死了。

三只羊高高兴兴地在山上吃青草。

小班语言三只羊教案3

活动目标:

1.乐意大胆地描述物形,尝试用合适的语言较完整地讲述图意,体验积极表述的乐趣。

2.调动已有的经验对“如何战胜大灰狼”进行发散性思维,丰富相应的词。

3.知道要象三只羊一样团结在一起。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教师层面:

与故事配套的立体教具,三只羊故事情节进行了改编;幼儿层面:已认识过山羊,并会唱《小羊小羊咩咩咩》。

活动过程:

一、逐一出示立体教具,引导幼儿描述相应的场景和情节。

1.出示山坡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是怎么样的山坡?

2.出示小草

提问:在山坡的下面,长满了什么?是怎么样的草?

3.出示三只羊

提问:在绿油油的大草坪上,谁会来呀?

4.出示三只羊(钢琴用高音、中音和低音来配三只羊的脚步声)

(1)“的笃的笃的笃”(声音轻而急促)谁来了?怎么样的小羊?和小羊打个招呼。

(2)“踢托踢托”(声音略响、中速)现在谁也来了?(模仿它的脚步声)

(3)“笛 度 ,笛 度”(声音略哑,慢速)还有谁呀?

(3)来了几只羊?这三只羊长得一样吗?给它们取个名字吧!

5.这三只羊到草地上来干什么?

6.我们也来学学小羊吃草(听钢琴声依次学小羊、中羊和大羊出场),师和幼儿一起表演吃草,吃完了快乐地唱歌跳舞《小羊小羊咩咩咩》。

7.教具演示三只羊把山坡下的草吃完了。

8.第二天,小羊想到山坡上去吃草,它走啊走啊,发现山坡上有一个山洞。(出示山洞)

9.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山洞?也许谁住在里面?看看谁猜对了?(演示大灰狼的头伸出洞口)

10.大灰狼问:“谁呀?”小羊怎么回答?…(师幼自然互动对话)

11.中羊也上山来吃草,引导幼儿起立和教师饰演的大灰狼自然对话。

12.小羊和中羊逃到山脚下,碰到大羊,怎么告诉大羊的?(先请个别幼儿说,再集体学说)

二、调动已有的经验,引导幼儿想象战胜大灰狼的办法。

1.大羊对小羊和中羊说:“原来这样,那我们得商量出一个战胜大灰狼的办法。”

2.幼儿积极创想办法。

重点:积极回应幼儿的办法,并引导和帮助幼儿把话说清楚。

3.续讲故事中三只羊的办法。

4.三只羊斗败了大灰狼,又高兴地唱歌跳舞了。(邀请新老师一起参与)。

5.小结:一只羊孤零零,很害怕,三只羊一不害怕,而不慌张,齐心协力打败了大灰狼,这就是——团结力量大!和你边上的好朋友拉拉手,拥抱一下,一起出去做早操吧!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中,小朋友至始至终地投入,兴趣非常浓厚,师幼互动频繁,师幼关系融洽。

在第一个环节中,小朋友通过看看、说说,演演很快理解了三只羊的特征,第二个环节老师操作桌面教具并讲述这个故事,使小朋友顺利地理解这个故事,第三个环节是分段表演,并学习对话,老师采取了个别讲述,集体表演,师生对话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并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练习,第四个环节是集体扮演角色表演这个故事,由于能力的差异,个别幼儿参与表演时比较混淆,分布出角色,所以最好请能力强的幼儿先示范。

小班语言三只羊教案4

设计背景

《三只羊》是个非常经典的老故事,它的对话生动,重复句多,正反角色性格鲜明,点出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让人百听不厌,所以,它会是一个非常适合幼儿表演的游戏。设计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小朋友理解三只羊的特征,认识大中小,并通过脚步声的轻重来暗示大中小的变化,我主要采取的是让小朋友表演的方式来感受。为了让小朋友深刻地理解这个故事,并乐于学说对话,我制作了精美直观的`桌面教具来帮助幼儿理解。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2、学会简单的对话,认识理解大、中、小的意思。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点难点

1、活动的重点为感受了解表演游戏内容,了解三只羊的特征。

2、难点为能大胆参与表演游戏,乐意用动作和语言来表现角色

活动准备

1、桌面教具小羊、中羊、大羊、大灰狼图片各一张、投影仪,故事书。

2、黑板装饰,当作大山。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三只羊的图片,认识故事中主要角色,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边演示操作三只羊图片,边用“的笃、踢拖、笛度”三中走路声音比较认识三只羊。教师这样引导:

(1)“的笃、的笃、的笃”,谁来了?老师走出轻轻的脚步声音。

幼儿看见图片马上回答,是小羊。提示孩子和小羊打个招呼。

(2)“踢托、踢托、踢托”,谁来了?老师走出在地上拖着走的脚步声音。

幼儿:是大羊来了。老师提醒幼儿打招呼。

(3)“笛度、笛度、笛度”,谁来了?老师走出很重的脚步声音。

幼儿:“是大老羊,最大的羊。”

提问1、:“来了几只羊?”集体马上回答出来是三只羊。

提问2、:“这三只羊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A:“它们头上的角不一样,小羊没有角,羊妈妈有两只小小的角,羊爸爸有两只很长的角。”

幼儿B:“他们的身上衣服不一样,小羊穿的是裙子,还有两只羊没有穿裙子,他们穿的是裤子。”

幼儿C:“他们衣服的颜色也不一样,小羊穿的是红色衣服,一只大羊穿的是蓝色衣服,一只最大的羊穿的是黄色衣服。

幼儿D:“一只是小,还有两只羊长的大。”

老师问:“哪只最大呢?”幼儿D:“羊爸爸。”

老师取下中间的那只羊同另外两只羊比较,让孩子知道这只不大也不小的羊,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中羊。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孩子理解大、中、小的意思,从孩子的回答可以看出,班里的孩子的观察能力很强,他们不光把羊的不同特征给找了出来,还能从它们身上的衣服颜色来发现不同的地方。最后通过比较,小朋友很快就理解了大、中、小的不同意思。

二、感知理解通话故事。

操作羊和狼的图片,生动形象、完整地讲述故事《三只羊》。

提问:

1、故事的题目是什么?

幼儿:是《三只羊》的故事。

老师出示字卡《三只羊》

2、故事里有谁?

幼儿:有一只小羊、一只中羊、一只大羊,还有大灰狼。

师总结:小朋友们听的真仔细,故事里讲的是一只小羊、一只中羊、一只大羊,和一只躲在山洞里的大灰狼的故事。

3、它们怎么样跟大灰狼说话的?

幼儿A:他们和大灰狼说要去吃草,大灰狼说要吃掉它们。

幼儿B:小羊是轻轻说话的,大灰狼的声音很凶。

师总结:三只羊上山去吃草的时候,大灰狼听见它们的脚步声音,它就用恶狠狠的声音问三只羊‘你是谁呀?提示幼儿进行回答:‘我是小羊。’师问‘你来干什么呀?’让孩子答‘我来吃草’师说‘我要吃掉你’……

这个部分老师放慢速度进行总结,可以加深孩子对故事对话部分的掌握,孩子也显得很有兴致,它可以对接下去要进行的环节提供经验。

4、后来,三只羊是怎样战胜大灰狼的?

幼儿A:大灰狼摔死了,小羊用头撞它,中羊和大羊用角顶它的。

幼儿B:大羊叫小羊用头撞,中羊和大羊用角顶,大灰狼就摔死了。

师:“大羊想的办法真好,它们一起对付大灰狼,把大灰狼撞下山去,咕噜咕噜摔死了。大灰狼死掉了,三只羊很高兴,你们感到高兴吗?一起为三只羊拍手祝贺吧。”

借助图片,能激发小朋友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教师用不同的语调,引起幼儿共鸣,使小朋友不由自主的替小动物担心,并根据第一部分的对话经验,发挥想象,用动物的身份进行思考和回答,让小朋友设身处地的去思考、体验,使小朋友完全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中。

三、操作羊和狼的图片,完整地讲述故事《三只羊》,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运用不同的声调以及夸张的动作讲述故事,并运用等待和放慢速度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讲故事中狼和羊的对话。

评析:孩子们有了对故事的理解,在讲述过程中,老师不再作为主角进行讲述,把主要任务交给小朋友,用各种暗示的方式引导孩子,让他们一起参与讲述,有了对故事的理解,小朋友讲述的兴趣很高。

四、尝试扮演角色表演《三只羊》。

请四个在讲述故事时候,表达能力强的小朋友来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中,小朋友至始至终地投入,兴趣非常浓厚,师幼互动频繁,师幼关系融洽。在第一个环节中,小朋友通过看看、说说,演演很快理解了三只羊的特征,第二个环节老师操作桌面教具并讲述这个故事,使小朋友顺利地理解这个故事,第三个环节是分段表演,并学习对话,老师采取了个别讲述,集体表演,师生对话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并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练习,第四个环节是集体扮演角色表演这个故事,由于能力的差异,个别幼儿参与表演时比较混淆,分布出角色,所以最好请能力强的幼儿先示范。

小班语言三只羊教案5

活动目标:

1.乐意大胆地描述物形,尝试用合适的语言较完整地讲述图意,体验积极表述的乐趣。

2.调动已有的经验对“如何战胜大灰狼”进行发散性思维,丰富相应的词。

3.知道要象三只羊一样团结在一起。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教师层面:

与故事配套的立体教具,三只羊故事情节进行了改编;幼儿层面:已认识过山羊,并会唱《小羊小羊咩咩咩》。

活动过程:

一、逐一出示立体教具,引导幼儿描述相应的场景和情节。

1.出示山坡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是怎么样的山坡?

2.出示小草

提问:在山坡的下面,长满了什么?是怎么样的草?

3.出示三只羊

提问:在绿油油的大草坪上,谁会来呀?

4.出示三只羊(钢琴用高音、中音和低音来配三只羊的脚步声)

(1)“的笃的笃的笃”(声音轻而急促)谁来了?怎么样的小羊?和小羊打个招呼。

(2)“踢托踢托”(声音略响、中速)现在谁也来了?(模仿它的脚步声)

(3)“笛——度——,笛——度——”(声音略哑,慢速)还有谁呀?

(3)来了几只羊?这三只羊长得一样吗?给它们取个名字吧!

5.这三只羊到草地上来干什么?

6.我们也来学学小羊吃草(听钢琴声依次学小羊、中羊和大羊出场),师和幼儿一起表演吃草,吃完了快乐地唱歌跳舞《小羊小羊咩咩咩》。

7.教具演示三只羊把山坡下的草吃完了。

8.第二天,小羊想到山坡上去吃草,它走啊走啊,发现山坡上有一个山洞。(出示山洞)

9.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山洞?也许谁住在里面?看看谁猜对了?(演示大灰狼的头伸出洞口)

10.大灰狼问:“谁呀?”小羊怎么回答?…(师幼自然互动对话)

11.中羊也上山来吃草,引导幼儿起立和教师饰演的大灰狼自然对话。

12.小羊和中羊逃到山脚下,碰到大羊,怎么告诉大羊的?(先请个别幼儿说,再集体学说)

二、调动已有的经验,引导幼儿想象战胜大灰狼的办法。

1.大羊对小羊和中羊说:“原来这样,那我们得商量出一个战胜大灰狼的办法。”

2.幼儿积极创想办法。

重点:积极回应幼儿的办法,并引导和帮助幼儿把话说清楚。

3.续讲故事中三只羊的办法。

4.三只羊斗败了大灰狼,又高兴地唱歌跳舞了。(邀请新老师一起参与)。

5.小结:一只羊孤零零,很害怕,三只羊一不害怕,而不慌张,齐心协力打败了大灰狼,这就是——团结力量大!和你边上的好朋友拉拉手,拥抱一下,一起出去做早操吧!

4.小班语言教案:三只羊

小班语言三只羊教案6

设计背景

《三只羊》是个非常经典的老故事,它的对话生动,重复句多,正反角色性格鲜明,点出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让人百听不厌,所以,它会是一个非常适合幼儿表演的游戏。设计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小朋友理解三只羊的特征,认识大中小,并通过脚步声的轻重来暗示大中小的变化,我主要采取的是让小朋友表演的方式来感受。为了让小朋友深刻地理解这个故事,并乐于学说对话,我制作了精美直观的桌面教具来帮助幼儿理解。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2、学会简单的对话,认识理解大、中、小的意思。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点难点

1、活动的重点为感受了解表演游戏内容,了解三只羊的特征。

2、难点为能大胆参与表演游戏,乐意用动作和语言来表现角色

活动准备

1、桌面教具小羊、中羊、大羊、大灰狼图片各一张、投影仪,故事书。

2、黑板装饰,当作大山。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三只羊的图片,认识故事中主要角色,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边演示操作三只羊图片,边用“的笃、踢拖、笛度”三中走路声音比较认识三只羊。教师这样引导:

(1)“的笃、的笃、的笃”,谁来了?老师走出轻轻的脚步声音。

幼儿看见图片马上回答,是小羊。提示孩子和小羊打个招呼。

(2)“踢托、踢托、踢托”,谁来了?老师走出在地上拖着走的脚步声音。

幼儿:是大羊来了。老师提醒幼儿打招呼。

(3)“笛度、笛度、笛度”,谁来了?老师走出很重的脚步声音。

幼儿:“是大老羊,最大的羊。”

提问1、:“来了几只羊?”集体马上回答出来是三只羊。

提问2、:“这三只羊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A:“它们头上的角不一样,小羊没有角,羊妈妈有两只小小的角,羊爸爸有两只很长的角。”

幼儿B:“他们的身上衣服不一样,小羊穿的是裙子,还有两只羊没有穿裙子,他们穿的是裤子。”

幼儿C:“他们衣服的颜色也不一样,小羊穿的是红色衣服,一只大羊穿的是蓝色衣服,一只最大的羊穿的是黄色衣服。

幼儿D:“一只是小,还有两只羊长的大。”

老师问:“哪只最大呢?”幼儿D:“羊爸爸。”

老师取下中间的那只羊同另外两只羊比较,让孩子知道这只不大也不小的羊,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中羊。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孩子理解大、中、小的意思,从孩子的回答可以看出,班里的孩子的观察能力很强,他们不光把羊的不同特征给找了出来,还能从它们身上的衣服颜色来发现不同的地方。最后通过比较,小朋友很快就理解了大、中、小的不同意思。

二、感知理解通话故事。

操作羊和狼的图片,生动形象、完整地讲述故事《三只羊》。

提问:

1、故事的题目是什么?

幼儿:是《三只羊》的故事。

老师出示字卡《三只羊》

2、故事里有谁?

幼儿:有一只小羊、一只中羊、一只大羊,还有大灰狼。

师总结:小朋友们听的真仔细,故事里讲的是一只小羊、一只中羊、一只大羊,和一只躲在山洞里的大灰狼的故事。

3、它们怎么样跟大灰狼说话的?

幼儿A:他们和大灰狼说要去吃草,大灰狼说要吃掉它们。

幼儿B:小羊是轻轻说话的,大灰狼的声音很凶。

师总结:三只羊上山去吃草的时候,大灰狼听见它们的脚步声音,它就用恶狠狠的声音问三只羊‘你是谁呀?提示幼儿进行回答:‘我是小羊。’师问‘你来干什么呀?’让孩子答‘我来吃草’师说‘我要吃掉你’……

这个部分老师放慢速度进行总结,可以加深孩子对故事对话部分的掌握,孩子也显得很有兴致,它可以对接下去要进行的环节提供经验。

4、后来,三只羊是怎样战胜大灰狼的?

幼儿A:大灰狼摔死了,小羊用头撞它,中羊和大羊用角顶它的。

幼儿B:大羊叫小羊用头撞,中羊和大羊用角顶,大灰狼就摔死了。

师:“大羊想的办法真好,它们一起对付大灰狼,把大灰狼撞下山去,咕噜咕噜摔死了。大灰狼死掉了,三只羊很高兴,你们感到高兴吗?一起为三只羊拍手祝贺吧。”

借助图片,能激发小朋友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教师用不同的语调,引起幼儿共鸣,使小朋友不由自主的替小动物担心,并根据第一部分的对话经验,发挥想象,用动物的身份进行思考和回答,让小朋友设身处地的去思考、体验,使小朋友完全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中。

三、操作羊和狼的图片,完整地讲述故事《三只羊》,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运用不同的声调以及夸张的动作讲述故事,并运用等待和放慢速度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讲故事中狼和羊的对话。

评析:孩子们有了对故事的理解,在讲述过程中,老师不再作为主角进行讲述,把主要任务交给小朋友,用各种暗示的方式引导孩子,让他们一起参与讲述,有了对故事的理解,小朋友讲述的兴趣很高。

四、尝试扮演角色表演《三只羊》。

请四个在讲述故事时候,表达能力强的小朋友来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中,小朋友至始至终地投入,兴趣非常浓厚,师幼互动频繁,师幼关系融洽。

在第一个环节中,小朋友通过看看、说说,演演很快理解了三只羊的特征,第二个环节老师操作桌面教具并讲述这个故事,使小朋友顺利地理解这个故事,第三个环节是分段表演,并学习对话,老师采取了个别讲述,集体表演,师生对话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并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练习,第四个环节是集体扮演角色表演这个故事,由于能力的差异,个别幼儿参与表演时比较混淆,分布出角色,所以最好请能力强的幼儿先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