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创新作文七篇

荟萃库 人气:1.78W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创新作文7篇,欢迎大家分享。

【热门】创新作文七篇

创新作文 篇1

创新是一种生活能力,也是一种好的生活方式。创新随时都可以出现,只要你动动脑筋。

前些天,妈妈正在为几件旧衣服而发愁呢。这些衣服既穿不下,扔掉又太可惜,送人吧也不太好意思。这可怎么办呢?某天,电视上在插播废物利用的公益广告。我们灵机一动,对啊,何不来个“旧貌换新颜”?我们立刻找来那些旧衣服,妈妈把它们全部剪裁成细条条儿。花了一个中午时间,这些细条条被裹成了几大团像毛线一样的东东。我很好奇,如此粗糙的东西能做什么呢?妈妈笑了笑,把细条条儿分成三条,一头扎起来,开始扭动绳子编起来。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妈妈,不知道她在做什么。过了好一会儿,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妈妈在编麻花辫啊!我忙在一边打下手。

不知不觉中,妈妈已经编了很长很长了。原先粗糙不均的细条条儿慢慢变成了五颜六色的辫子了。我一会把长辫子绕在头上,一会把它绑在手上,一会又把它当做彩带一样甩来甩去……直到妈妈说,你可以把它们盘起来铺在地上。我才赶紧动手,绕啊绕啊,一圈,再一圈,竟然绕成了一个圆盘。妈妈在末端打了个结,叫我压着这个“盘子”别动。她东看看西看看,又拿来一跟缝衣针穿上丝线,从麻花辫里穿了过去,把“盘子”一针一线地缝起来。我负责把扭掉的麻花辫抚平,这样缝起来才平整好看。很快,小圆圈变成了一个大“盘子”,我坐在“盘子”上,觉得它就是市场上卖的柔软的坐垫。

我们还把剩余的麻花辫缝成了小小的杯垫,中长方形的门垫,大方块形的地毯……它们看上去是那么漂亮,那么舒服,而且是那么地独一无二,有谁知道它们曾是一堆旧衣服呢?我们把照片传到微信上,大家看了直点赞呢!

嘿,我们以后不愁旧衣服没处安置了!更不用愁家里的垫板那么快要换新的了!这就是创新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啊!

创新作文 篇2

" 定势,心理学上解释为由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而这种定势现象在中学生作文中已普遍出现,且已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那么,定势在作文中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呢?

一是思想定势:就是指在作文中,学生把先前已储备好的思想内容作为作文的思想基础和内核。看到一处美景立即想到赞美祖国、热爱祖国的主题;写一件难忘的事,即想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体验。更有人为中学生归纳了几大系列的内容,比如勤奋好学的、无私奉献的、友谊长存的等,学生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作文题目,内容尽管套,反正不出格。反过来,要是主题中心已定的作文,选择材料时又进入了另一个定势,写友谊吧,好友定已不在身边;写母爱吧,必定写我生病母亲细心照顾或下雨天为我送伞等内容。结果翻来覆去,跳不出那些老材料。

二是思维定势:其表现主要是思维的循规蹈矩,总把自己的思维定格在一个圈子里,不去冲破;总让思维在一处挪动,而不去四方发散。说白了,就是缺乏想象力和联想力。我曾见到过这样一则材料:一个教师问学生,冰雪融化了,变成了什么。学生们的回答大都是水和泥。只有一个学生说是春天,但结果却被老师给否定了,而事实只有这位学生跳出了思维定势,运用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由此可见,许多学生总是在作文时不假思索,只有简单机械的用已重复多遍的方法去完成,失去了应有的联想和想象。

三是思路定势。这属于作文形式的问题。写记叙文吧,先写事,结尾写感受,写启发;写议论文吧,正反对比,事实理论一套,近似八股。所谓的波澜起伏也都是通过反复训练已形成的定势。而那些“××老师教作文”“ ××写作技法大全”之类的读物大都是培养定势的有效材料。

思想、思维、思路出现了定势,结果是什么样的,它们有着什么危害?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影响应该是作文缺乏新意。文贵出新,文章的立意,选材和构思,如果没有新意,那么这篇文章就味同嚼蜡。比如写文章立意,写做好事一定要提到雷锋精神;写一件礼物,就写过生日收到一件早就想要的礼物,然后点明其意义有多深。这样的作文还有何新意而言。

文章要出新,贵在内容,内容的出新主要是文章要有创见和创造性。而如果进入定势领域,就势必会成为千人一面,众口一词。比如写《雨夜一人在家》,学生就写一个在家如何害怕如何紧张等。这种文章写一百遍与写一篇没有多大区别,可见,多写也并不一定就好。

文章进入定势,不仅使学生作文水平不能提高,关键是影响了他们思想和思维的健康发育。没有了活跃的思想和思维,也就是说,没有了创造性的思想和思维,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将会产生不利影响。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堪当大任,而作文创新,就必须解决定势问题。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注重情感,融入激情。

学生作文定势的外在主要表现就是情感的苍白。文章没有了情感,就缺乏了伴随着激情而产生的灵感火花、创造之光。郭沫若就这样回忆自己写诗的灵感:“在晚上行将就寝的时候,诗的后半部分的意趣袭来了,伏在枕头上用着铅笔,只是火速地写,全身却有点作寒作冷,连牙关都在打颤,就那样把奇情的诗写出来了。”学生作文虽不像文学创作那样“惊心动魄”,但也要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波澜和涌动。而我们平时的作文,时间长,写作环境宽松,很难见到佳文。这就说明了学生没有倾注自己的情感,没有激情产生,没有出现作文最佳状态。因此,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创设一些情景,让激情驱动他们。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抛开平常固有的面孔,也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比如要求学生写一篇以《父亲》为题的作文,老师可以先选取一二篇佳作(如朱自清的《背影》等)录好音,并配以音乐,让学生先进入一种亲情包围的氛围,尔后教师趁机进行激情的引导,使学生沉浸在激情的回忆中,自然作文中流露的情感就比以往的丰富真实得多了。

第二、善于联想,丰富想象。

中学生作文定势,归根到底就是缺乏想象力,特别是缺乏创造性的想象力。所以,加强这方面的指导训练对跳出作文定势实是意义重大。去年中央电视台举行了节目主持人大赛,其中有一个很有创意的内容,就是给选手任意三个词,准备30秒钟,想象一个特定情景,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以考评参赛者的艺术素养。赛题没有标准,全凭参赛者大胆想象,自由发挥。比赛中,参赛者所编的故事精彩纷呈,充盈着语言的魅力,张扬着艺术的灵气。

我认为这种形式用到我们对学生进行想象力培养上来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而且这种形式从基础的联词做起,再加上是编故事,学生的兴趣就会极大的调动起来。我曾经在作文课上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结果令人欣喜不已。当时我就先从这次大赛说起,然后引到作文课上,要求学生用“小猫、丝瓜、过年”三个词展开联想,编成一个生动的故事。没想到学生一下子来了创作热情,想象出了很有创意的内容。其中有一位学生就想象出一个下雪的临近过年的时节,小猫在雪后出来玩耍,那串串脚印,就像一根根长长的丝瓜。也有学生把这个故事放在太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丝瓜和小猫的一段相聚时光,向往过年可以再相会。这当中学生驰骋的想象已初露端 倪,这样坚持下去,于我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无好处。

当然,我们可以在以后的训练中,逐步提高要求,把词语由二三个增加到四五个,准备的时间也随之减少,要求故事情节生动,不能重复以前所编的故事。我想要求虽然提高了,可学生已对这种方法产生了兴趣,还是乐于去完成的。因为这种形式,切合了学生创意作文的实践活动中的“求趣、求新、求创、求成”的心理,满足了学生自由想象,吐露心声的需求;激发了学生由说到写的主动性;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作文的创新品质。这岂不是很值得一试的好方法?

第三、张扬个性,表现真我。

生活是五彩缤纷,千变万化的。学生若能写出自己的思想,作文就有了个性。确实,作文本来就应该是心灵世界的展现,而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心灵世界,这个世界是“个性化的,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灵的笑语和眼泪”。因而要让学生真诚地敞开心扉,并且是无拘无束地抒写自己的真实而独特的感受,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这种感受。就像穷困迂腐的孔乙己的“多乎哉,不多也”,满脑子封建等级观念的闰土的“老爷”。我们的学生虽不像作家那样有自己的独特的创作风格,但也还是有各自的个性和感受的,在语言运用方面至少有各自的擅长,质朴的,华美的,平和的,含蓄的……我曾经让学生写过关于“花”这个话题的作文,有的学生就写出了“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春天百花盛开的美景,有的学生写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天经历了风霜的花,也有学生写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冬天独立傲骨的花的精神。

可见,学生作文个性的养成,会帮助他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而多角度有个性地表现生活。作文需要走入生活,需要体现个性,也只有这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创新作文 篇3

创新是一种乐趣,只有创新才能使我们的思维更加灵活,生活更加美好,世界更加精彩,创新使人进步。

美丽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多少万乃至多少亿年前,大自然便创造了万物,创造了崭新的生命,就这样,最初的世界诞生了。

不知是过了多久,随着自然地一步步变迁,生活也在不断地创新,一批批更高等的生物在大自然这位美丽而又伟大的母亲的怀抱中逐渐成长。我们人类就是大自然的宠儿之一,伟大的自然,她赐予了我们得以生存的土地,赐予了我们得以果腹的食物。

自然给予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而我们人类也在不断地创新。不管是从千百年前的蛮荒时代,还是辉煌的上下五百年,人类都在跟随着时间的脚步,慢慢进步着,不断地发展。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一项项科技被研发出来,世界上的万物,都在改变,这就是我们人类在不断发展。不断地创新,让世界不再那么平凡,而是变得更加精神。

在生活中学习别人长处的时候,不能照搬照抄,而是创造性的应用,不断发展,这样才会赋予艺术以鲜活的生命力。我们需要创造力,生活中废品真的很多,我们可以把它收集起来变废品为宝,这样不仅减少了生活垃圾,还增多了更加有价值的东西。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的小事物或被遗忘的东西,让大家稍稍动脑,都能让我们的生活与众不同,丰富多彩。

不断地去创新,去改造,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创新并不是需要你做出非常伟大的改造,一件平凡的东西,得到你的.改造,把它从生活中常见的,变得不常见。这也是创新。

也许你创新的东西,并不完美,但它总能够代替旧事物,你的创新不仅是一门艺术,也丰富了你的生活,让你有乐趣。

创新使我们的世界更美好。因为创造需要勇气和智慧。只要动动脑,动手就可以发明一些新鲜的事物。

创新使我们的世界更精彩,更丰富。

创新作文 篇4

【摘要】作文教学中,常会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无病呻吟,那么,如何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本文中,笔者提出开放式作文训练的一些独到见解,以及多样训练、提倡创新、展示作品,形成竞争、留心生活、积累素材等方法。并且提出了开放式作文的批改、讲评应当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开放作文 作文创新

作文教学中,常会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无病呻吟,夸大其辞,内容失真荒诞,生活积累少,思想深度不够,阅读面偏窄,缺乏技巧等问题。导致一提到作文,往往学生怕写,老师怕改。针对这种现状,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规律,我进行开放式作文教学尝试,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1.开放式的作文训练

(1)多样训练,提倡创新

心理学认为: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兴趣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所以,平时的作文训练要形式多样,使学生如同游戏,兴趣盎然。作文题目不必固定,可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布置作文题。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分析讨论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时,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课堂辩论赛"我眼中的菲利普夫妇",让学生多角度思考,组织学生进行正反方辩论赛,使学生学会用辩证的思维思考问题,从而训练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这样的训练既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拓展思维,又能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再如,临近中考,离别在即,很多学生偷偷利用上课时间写纪念册留言。显然,严厉禁止不可行,于是,作文课上我请同学们推出几本文采颇佳的留言册,请留言的同学谈谈留言的初衷和感想,引导学生回顾了初中三年自己难忘的人和事,课后写成文章。因为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学生有话可说,课上发言积极踊跃,课后习作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真实可感。

(2)展示作品,形成竞争

习作发表,最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学生体验到了成就感,愉悦感,会更加热爱写作,乐于写作,这符合"从动机走向目的"的心理学教育规律。为此,我特别在黑板报设置了"佳作欣赏",展示周记或作文训练中的优秀作品,每周更新一次。同时,鼓励学生向校刊《白沙》投稿。()看到自己的习作荣登每月一期的《白沙》校刊,学生们引以为豪。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热情空前高涨,写作的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

(3)留心生活,积累素材

"留心生活处处有学问".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因此,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留心周围事物,收集积累语言材料,思考人生,然后用文字记录下思想的火花,这就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只要胸中有物,源头有活水,学生就有了写作的自信,自然不会再将写作文视为一件苦差事。

2.开放式的作文批改

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传统的作文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学生处于被批评的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意识。如能引导和指导学生参与作文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立意能力和鉴赏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组织学生批改作文,教师要切实加以引导,不能放任自流,教师首先要做好做足示范,切切实实地指导学生掌握作文批改的要求:一看思想内容。如中心是否明确,所选材料是否能为中心服务,详略是否得当,观点是否正确鲜明等。二看表达形式。如遣词造句,标点符号是否恰当,语言是否简洁流畅生动等。有了明确的标准,评分就不会随意了。

为调动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和热情,教师组织学生批改的方法宜多样化:①作文水平较好的学生独立自改,教师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学生自改,力求悟出为文之道,有所提高;最后综合学生自评和教师评语。②分组互改,按照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水平高的搭配水平低的,四人一组,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③组织学生集体改,即抽样批改,挑选一两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好差兼有)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批改。学生在批改过程中,教师可在各组间巡回辅导,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批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指导推选范文和拟写评语,另一方面,可随时发现并解决学生批改中出现的问题。

3.开放式的作文讲评

开放式的作文讲评的目标是及时仔细审阅整理,总结经验得失。作文训练的最后一环也是非常容易忽视的一环,就是对学生作文进行评讲。作文讲评是作文批改的延续和发展。作文讲评就是要让学生及时明了自己作文和全班作文的情况,确实知道"不该怎样写",从而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它既是本次作文的终结,又是下次作文的开启,它能增强学生写作信心,巩固写作兴趣,激发写作积极性,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大有帮助。

讲评中我力求典型讲评和学生讲评相结合。典型讲评用以指导全班,以优秀带动一般,对典型作文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引导学生明优劣,明得失。学生讲评则可以让学生自我教育,互相启发,共同进步。优秀习作的作者现身说法,汇报自己的写作经过和心得体会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评价得失,最后师生共同小结。对于佳作交流的学生,每次要轮换,以此激发更多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写作中敷衍了事和抄袭现象少了,校刊《白沙》上习作发表数量显著提高。我坚信,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写作兴趣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激活,创新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创新人格一定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创新作文 篇5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高尔基)

(3)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4)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明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彼此崇拜之活人。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创造宣言>陶行知)

请以创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写前指导】

这个题材是时新的、广泛的,可随时撷取社会生活、学校生活中的一朵浪花,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写出较好的作文。如:

1.可以《我们应做创新的一代=》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写作提示:围绕这个题目,要阐明:①做创新的一代是时代的需要,争做四有新人必须具有创新精神;②做创新的一代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可结合实际,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层层阐发(详写):③结合青年的特点,谈谈我们应怎样做创新的一代(详写。)

2.可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写作提示:选取改革浪潮中具有创新进取精神的人物,具体地记叙先进人物的典型事例,可以写先进工人、优秀教师,可以写种田能手、开拓创新的老板经理.

要求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可以《创新之神,我向往您!》《创新之歌》为题。写一篇叙事散文或抒情散文。

4.可以《创新之花》为题。写一篇散文诗,或写一篇以说唱为主的小剧,歌颂一位或几位具有创新实绩的先进人物。

创新作文 篇6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它记载了一个民族的发展,记载了一个个朝代的兴衰,流传到现今的文化都是经过创新与保留等等的筛选,其中有精华也有瑕疵。因此,我们在发展文化中既要传统又要创新。

所谓的既要传统又要创新,是在保持好的传统之上搞创新,在创新的结果上体现传统,如果创新远远偏远了传统,那可不叫创新,那叫对文化的糟蹋。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可谓是我国文化中的精华,它集几大派别的特色、优点于一身,是在封建社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一直以来,不管它怎么创新,戏服还是把演员包得严严实实,这是他们一直以来不可更改的传统。

而有的人想把京剧“创新”,想来一个彻底的“创新”。如前阵子在第37届中国区比基尼小姐总决赛和全球总决赛的启动仪式上,参赛佳丽们带着京剧头饰穿着比基尼进行展示,完全脱离了京剧的传统,失去了原汁原味,使人完全感受不到国粹的精华。

我想说,这并不是传统的基础上的创新,这太过于前卫,名曰“创新”实为对国粹的糟蹋。

还有一种创新,那才是真正的文化创新。如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的作品,他的作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他以国人生活为素材,以中国独特的文化与风情为基础,其中又融入了对世界文学发展的领悟。这种不脱离文学宗旨的创新,充分体现了作品从生活中来,又回归到生活中去,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创新。

联想到书法界中,“板桥体”可谓独领风骚,它集几大书法优点于一身,说它像草书,却又不同于草书,说它是行书,却又不是行书,那笔划龙飞凤舞,潇洒淋漓,单看一个字,觉得不怎么样,斜斜歪歪,但从整体上看,每个字却错落有致,给人视觉一个冲击,可谓完美。这也是一种创新,在书法的传统上的创新。

文化需要创新,但不是偏离传统的创新,只有创新才有活力,只有善于传承才有根基。所以,文化既要传统也要创新。

创新作文 篇7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这是时下最流行的 一句话,也是我们语文作文教学中所极力倡导的,然而本人认为能“张扬个性,培养创新理念”固然很好,但不可因此而忽视了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把作文教学的创新落的实处。创新并非“放任自流,文无章法”,而是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之后,“还学生以心灵的时空,放任学生的心泉流淌”。试想,学生尚不懂得如何观察生活,又哪来细致入微的感悟呢?学生尚不懂得基本的写作技巧。又哪来行文的别具一格呢?“行走”尚不稳健,又岂能“疾走如飞”?因此,作文教学的创新不能流于形式,必须以学生扎实的基础为前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使作文训练落到实处呢?下面,我就如何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基本的写作技能谈一点粗浅见解,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改革作文训练体系,变写作要点的单项突破为指导观察和写作实践为主,章法指导为辅的综合训练。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因此文章要摆脱陈旧的题材有所创新就离不开生活的积累。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七彩虹霓,还有乌云滚滚、电闪雷鸣、雨雪纷飞。人性也象多棱镜,既能折射出真善美,又能折射出假恶丑,有时还会带点调和的色彩……只要我们学会了如何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结合各自的源于心灵深出感受,必能使我们的文章折射出个性的锋芒。因此我们的作文训练体系应充分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然而,现行作文写作体制在教学方法上却不尽人意,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把写作理论分解为一个个空泛的训练要点,散编于每个单元之中,一个单元训练一个要点,如:“写人记事要交代清楚记叙要素”、“写人记事要注意记叙顺序”等。希望一旦这些要点训练完以后,学生作文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实践证明,这不符合学生作文能力形成的规律,也不便于老师的实际操作,教材这样安排作文训练也就缺乏科学性。学生作文能力不是写作要点累计相加的结果,而是在大量的循序渐进的写作实践中形成的综合表达能力。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系技能,不能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不能空讲知识,或以为多讲知识既有裨于写作能力之长进,殊为不切实际之想”。(《叶圣陶教育论文集》736页),既然如此,教材就不应该为作文训练设计知识性要点,而应着眼于对学生写作实践的指导。

那么如何进行写作实践指导呢?我认为教材在作文训练的编排上应把握三点:一是着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以解决中学生作文“无米下炊”的问题;二是不罗列写作理论知识,要侧重于写作实际操作,以解决中学生“理论一大堆、实践跟不上”的问题,文章是有感而发的产物,学生观察力过了关,自然能感受到生活中有观察不尽的东西,有不少闪光的凡人小事,有写不完的感受,作文的灵感也就在观察中自然而然地产生,文章也就能水到渠成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坚持把学生引进生活,观察生活万象,写作的源泉就一定会汨汨滔滔长流不息,作文章的激情就不会枯竭,作文教学就会有生机、有活力。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我认为初中语文教材可以这样来安排作文训练:初一、初二年级每单元可结合所学课文,提示一些观察方法,列举一些观察范例,设计一些观察课题,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比如:在学了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后,可向学生指出作者之所以把父亲爬铁道买橘子的“背影”写得如此的成功和感人,是因为作者在观察时,把父亲的动作做了细致的分解:①走到铁道边,②探身下去,③穿过铁道边,④爬上那边月台。对“爬上那边月台”的动作又再做分解:①两手攀上面,②两脚向上缩,③身子向左微倾。在分解之后,再针对每一环节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具体的描述,这样的动作描写,细腻而又简练,给人一个过程的动态,能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去丰富这种形象,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由此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这种在观察中常采用的方法——分解法,即把一个场面分解成几个部分,把人物的行动分解成若干动作。可再举一个观察范例:某球星在球场上的一个漂亮进球,使全场观众欢呼若狂。如何真实的再现进球时的场面呢?我们可以把进球的全过程加以分解:①接到传来的球,②用脚一颠,③球跳过对方球员的头顶,④进球。然后再仔细观察每个动作的具体情景,最后把这一连串的动作连起来,就成了一段具体的话:

“他在中场用胸部熟练地接住同伴传来的球,习惯地用大腿轻轻一颠,将球巧妙地跳过对方防守队员的头顶,然后飞速插上,接着以灵活逼真的假动作一连晃过四名后卫的阻击,最后避开已经扑到跟前的守门员,几乎连人带球一齐撞进网内。”

在列举此例后,再设计一个观察课题:细致观察并描述球场外球迷们看球时的表情变化或进球时欢呼雀跃的场面。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但学会了用分解法去观察周围的事物,而且还可使写出的文章更充实更具体,,更重要的是为他们将来细致入微地感悟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想,初一初二若能加强这类观察训练,必能有裨于学生的写作实践。至于文章的写法 —— 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构思等等,可在阅读教学中同步进行(如下文介绍的“仿写训练”),不必另立专题、空洞说教。初三年级在进一步观察训练和写作实践的基础上,还须加强写作技巧的指导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如此使初中作文教学形成以指导观察和写作实践为主,章法指导为辅的训练体系,完成这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就可能使作文教学的被动局面得以改观;同时,只要训练扎实,学生步入社会后便会运用一定观察方法去捕捉生活的写作素材,然后凭借较强的写作实践能力,用自已的笔去反映生活,从而使作文教学显示出更大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