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教学札记

荟萃库 人气:2.41W

导语:《滕王阁序》为序文所掩没已久,而此诗中一些句子可令人想起一些名篇名句,与之相较而毫不逊色。

《滕王阁序》教学札记

《滕王阁序》教学札记

一、课文忌从第一段开始,即使介绍第一段,也忌坐实,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最怕的是面面俱到,仿佛把我该讲的都讲了,学生不会不喜欢,我也没有责任了。

忌上来介绍王勃――就后面的内容而言,王勃的经历遭遇结合他失意的文字来说,最好。

二、从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可以略略介绍“洪府”,然后直接导入“秋日登”阁,对文章中的美景进行赏析

三、王勃笔下的秋景极美,关键是如何才能很好把美景传达的给学生,这里面最重要的是问题的设置,因为只有恰当的问题才能逗引起学生的思维,而我们的教学大多止于所谓的“诗”――常常沦为煽情。

比如“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两句,哪有什么“寒”潭,而从来没有什么“紫”山,作者为何如此写来而我们反觉顺畅雅致?

比如在写美景时为何突然插入“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之类的语句?这里其实写南昌城的繁华富庶以及调进百姓生活的闲适富足。此一段可以和柳永的《望海潮》对照阅读,我试着让学生对照着写了几个句子,感觉很意味:

杭州: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南昌:闾阎扑地,钟鸣鼎食,参差十万人家。

杭州: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南昌:青雀黄龙繁华。有落霞孤鹜,秋水长天。雁阵惊寒,渔舟唱晚……

四、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王勃文字中传唱最为久远的一句,然而它究竟美在何处呢?

在讲述之前,我先给学生设置了一个问题。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陆游《马上作》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叶诗是否抄袭之作?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庾信《马射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王文是否抄袭之作?

其次进行意象分析。

庾信文句的意象是:落花 芝盖 杨柳 春旗

王勃文句的意象是:落霞 孤鹜 秋水 长天

这里有几个要点。

1是有生命的孤鹜,使整修图画动了起来,充满了生命力。

2是色彩。既灿烂又纯净。

3是开阔的视野,天上布满晚霞,天空中一只大雁飞过。秋天的水与广阔的天空相接,呈现出同一种颜色。组成了一幅天地浑然一体的波澜壮阔的画面。没有广阔的胸襟和气度的人,是断不能写出这样视野开阔的句子来的。都督阎公与其说是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这两句而赞叹,不如说是为王勃蕴涵在这简单的句子中的胸襟和气度以及才气所折服了。

4是景与情的交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里是否可以改为“落霞与群鹜齐飞”?

我们在许多图片资料中看到的都是许多只鸭子一起在晚霞中高低错落地飞着。还有李清照《如梦令》词中所写“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因此王勃所看到的很可能是“群鹜”而非“孤鹜”?

与“落霞”齐飞的那只“孤鹜”,与其说是一只大雁,不如说是王勃自身的写照,是王勃的怀才不遇的孤独感在文句中的间接反映。

五、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这是王勃由乐转悲的两句诗文。该如何解读?

有时感觉经典的文字有时是无法解释与翻译的,比如“天高地迥”“宇宙无穷”这八个字,它写尽了天地之苍茫辽阔之景。那么悲从何来呢?

正如《韩诗外传》所载,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首先登高之后,人的视野开阔,能够感受到宇宙之阔大。而高台大多在野外,孤独的诗人在苍茫的旷野之中登上高台,在宇宙苍穹的广阔与恒久的对照之下,个体的渺小与短暂感凸显的淋漓尽致,于是那种发端于个体而实属于人类的伤感与悲痛不可遏止的涌上心头。正如陈子昂在古幽州台上所悲歌的那样: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