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乡作文4篇

荟萃库 人气:3.15W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作文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家乡作文4篇

家乡作文 篇1

外婆家在江苏泰州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里,一条河蜿蜒其中,自幼起我便待在这河边。

关于这河,我记忆不大多,最深的便是6岁时一幅情景了

那正是中秋十五的深夜,我知道今天会有许多人去桥上赏月,早就急不可待了,见天色已晚,便停下游戏,急急地冲进厨房,拉着外婆的手,一边把她往外拽一边说道:“天都黑了,人家怕是都去了,我们怎么还不去呀?”外婆匆匆把菜端上桌,就拉着我往门外走,突然想起来什么,又大声喊母亲:“你们待会儿也去桥上啊!”

母亲没过多久就来了,我让她坐在我旁边,倚着她看天空,看到那轮明月,心想:这么圆,大概是个饼变的吧。又想:还是个奶酪好,更好吃。那天是个晴天,月光直直地照进来,明亮亮、金灿灿的,我的心里立刻觉得暖极了,尽管桥上还是有风。家门前的大河在月亮底下,霎时也被照得光亮了。此时,那波光粼粼的水面和黄昏时的也有几分相同了,只是除了那被光照的地方还是乌黑乌黑的荡漾着罢了,不过我以为还是月亮照的水面好看些,自己也不知是为什么。

时有一、两只猫头鹰或是飞鸟掠过水面发出的声音,都会把我吓得不轻,于是就担心地问妈妈:“这是怎么啦,是天上的妖怪要抓小孩去吃吗?”她不回答,我便淘气的捏她鼻子,她仍沉默着,我才知道她是睡着了,觉得无趣,便不再胡闹,只是静静地看着月亮……

家乡十五的那轮月,会陪伴着我,让我明白,我的故乡在何方。

家乡作文 篇2

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能使人回忆起童年的味道,那就是阳光炙烤下大地的味道。

不知道最近为什么这么喜欢怀旧,喜欢童年。其实我的童年生活没有什么,就是一个人静静的天空,就是家乡的味道。

家乡每年这个时候都是收麦子的季节,也就是最忙的时候,家里边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能派上用场。

大人主要是负责在外面地里收割麦子,小孩就在家里做饭做家务。

记得小时候,只要一放暑假,就开始忙着捡杏子,晒杏皮。那时这是我们下一学期零花钱的主要来源。我们姐弟三人捡自己的,卖了的钱也就是我们自己的。那时杏皮每斤四毛左右,杏核八毛到一块,这都是不错的收入。那时我跟我姐的关系总比我哥的好,而我姐和我哥总是吵架。所以当我捡的杏子晒不完的时候,我姐总会帮我。还有我姐主要是负责做饭和打扫卫生,我哥是负责喂牲口,而我只要把猪喂好就可以了。但每一年下来,我姐的钱总是最多,我最少。

到后来,我姐我哥都大了,开始帮爸爸在地里收麦子,就剩下我一个人捡杏子了,但从那时起,也就开始厌烦捡杏子晒杏皮了,所以路上到处都是被踩烂的杏子,粘着土一片一片的。也是从那时起,我的收入比以前更少了。

收麦子是家乡所有农家人一年最忙的事,也是大事。麦熟也就那么几天的时间,那时全都是用镰刀收割的,如果过了那几天,风一吹麦粒就会掉落一地。还有那时的天气多雷雨,如果运气不好,碰上一场雷雨或者冰雹,那农人全年的辛苦就都打水漂了。所以那时人们的注意力都在割麦子上,每天天没亮就已经到地里了,等月亮高高的才回到家里,最热的中午也就休息那么一两个小时。

收割完的麦子把它们一把一把的捆起来,然后再码起来,等全部收割完了,再用手拉车把它们拉到场里,有些路难走的,都是用肩挑的。我记得我就挑过那么一次,那是初二的暑假,挑完后的一个星期里,肩膀一直在疼,也被磨掉了好几层皮,那时我挑的数量才是我爸的四分之一。

等所有的麦子全都拉倒场里后,把它们摞起来。然后看天气预报,等一个好天气,把它们再全铺到场里,用三轮车碾压,那时会有几家相互合作,因为一家人根本忙不过来。最怕的还是雷雨天气,因为一年的辛苦也会再次付诸东流。现在还好点,拉到场里后就用脱粒机,也不需要摊铺那么开了,也就不怎么担心突袭的雷雨了。

等到场里面的麦子全都收拾完了,就又开始耕地,准备下一年的播种了。

前几天给爸妈打电话,他们说正在割麦子呢,又是一年麦熟的季节,我已经好几年没有见过家乡收割麦子了,也没能替父母劳作。家乡的味道也只能日复一日的在自己的回忆中品味了,不过还是那么的熟悉,清新。

写于湖南岳阳

家乡作文 篇3

春风化雨送来大地苏醒的声音,绿柳如烟化作漫天飘舞的柳絮纷飞。那个春日晴好的午后,我随着絮儿的身影追寻,穿过青石板铺就的胡同小巷,掠过碧波荡漾的瘦西湖水,也有那林立的高楼,街上宽阔的柏油马路,和路上来往不息的车流······可不正是“春风十里扬州路”!

我的家乡是扬州,她很小,很小,小到只容得下一个不大不小的院落,一条不长不短的泥巴路。你看那是怎样的一个院子:碎石子拼凑起一条细细小小的小径通向家中,几乎整个院子——太阳花挨挨挤挤、好不热闹!朱红、金黄、赤橙、深紫,甚至天蓝、墨绿······——她们有缤纷多彩的颜色,有的,我甚至无法言说。只记得每日细数她们的颜色,发现新颜色时我那如同发现新大陆一般的雀跃!哦,也别忘了她们碧绿色针状的只只小手,我看啊,那热闹且热情的仗势不比黄山壁上迎风独立的迎客松差。春光明媚,她们随阳光舞蹈;夏日炎炎,她们也不甘示弱,倒愈开得旺盛了!哪怕雁南飞的秋霜打在身上,甚至冬日厚重的积雪也灭不了她热情与蓬勃、那雪白世界中点点莹绿的可爱!

我的家乡是扬州,她很宽,很广,宽广是她的襟怀。从早安后的早餐,到晚安后的晚餐,白日的喧嚣一直延续到深夜。当高楼大厦开始在这块土地上安身立户,当车水马龙人流不绝;当路上多了火车“隆隆”的轰鸣,当耳边添了飞机掠过云层的声音······——似乎更是一派繁华景——而于我,却似乎离得远了,远了。

不知为何,心中平添一丝落寞,甚至萌生逃离的冲动!我闭上眼睛,不去看她;我捂住双耳,不去听她。可我却不能。这是我生长的地方!

开始试着面对这样一个着上新装的扬州,我小心翼翼窥探。高楼虽起,竟皆是黛瓦!街边的绿化带里,花儿也开得欢闹着、绿得惬意着哩!水边的拂柳、停泊的船只、鲜花锦簇的文昌阁······我的扬州依然在呵!我渐渐得发现,扬州还是那个扬州,只是传统的观念令我对时代的发展生了偏见。我不禁自问:难道时代发展即意味着传统的湮灭?不!我大错特错!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累土”。难道今日的扬州少得了那风雨两千余年的积淀?难道那历史沧桑朝夕可改?不!它化作微不可见的微尘,飘散在扬州的空气中,融汇在扬州的土地里,长存在每一个扬州人的呼吸之间、生息之下······亘古长存!

“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是江爷爷对家乡的期许。如今也懂得了这交融之道——由古而生,生而后发,发而得展。古今本是一理,我幼时的家乡与我如今所见亦为一体,我又何必苦苦执著于表面的不一?国家的发展带给了家乡发展的契机,在这份契机里,你可曾听见那来自千年前极盛一时的她的呼唤?我闻到,是家乡新生的气息······

家乡作文 篇4

我出生在十三年前的'一个下着绵绵细雨的秋天的旁晚。

我姓“王”,“思”字辈,最后一个字“璇”,是美玉的意思。据说名字是妈妈起的,小时候,我觉得自己的“璇”字笔画太多了,写起来很麻烦。一年级的时候,班里有小同学经常会说:“你的名字好麻烦哦,让我看看怎么写的?”或者:“你的名字笔画好多呀,谁给你起的?”之类的话,搞得我也会经常问爸爸妈妈:“怎么给我起了这么难写的名啊?”爸爸妈妈也总是一笑了之。后来我长大了,我觉得这字也不过如此,又知道了名字的寓意较好,便也不再抱怨。

我的家乡在大运河西畔,是冀南的一个小村庄。这里虽然比不了山清水秀的江南水乡,但也别有一番风景。

家乡的春天似乎是短暂的。初春,严寒还未褪去,有时会下次小雪,或来场雨夹雪,风也刮得厉害。“春雨贵如油”,在春雨的滋润下,“轰隆隆”一声春雷后,沉睡了整个冬天的小麦开始苏醒了。天气逐渐变暖,小麦开始返青,并逐渐长高,绿油油的,煞是可爱!村里北边的麦田,一大片一大片的,像是绿色的海洋。有时风起了,麦田就会掀起阵阵绿色的波浪,让人好想去里面打滚儿。麦苗长的很快,似乎几天不见,就抽穗了。不过几时,进入五月,小麦就成熟了。天也变得更热了,大家开始收割小麦。春天就这样过去,夏天就来了。

夏天是很有意思的。小麦收完就种玉米,时间不长,如果雨水跟得上,几天田野了又是一大片一大片绿色的玉米。玉米长的很快,有时下一晚的雨,第二天再去看就能窜一尺多高!听大人们说,晚上还能听到玉米拔节的声音呢。我感到最有趣的是,夏天的晚上捉蝉。每到旁晚时分,一家人拿着手电筒和袋子或盒子,就向村外的小树林出发了。村子的东南西北都有小树林,我最常去的是东边运河大堤底下的树林。若是去的早——太阳还没有完全落下时,遇到下雨,蝉就会早早地从地里的小洞中爬出,我就在树根附近找蝉;如果去的晚点,就用手电筒往树的高处照,在树干上找。我们的眼睛是最尖的,总能借着手电筒的光一眼就能发现爬在树干上的蝉。林子里听到最多的是小伙伴们的叫喊声。“我又捉到一个”“我也捉到一个”“这棵树上,太多了,快来看!”声音此起彼伏。依旧记得儿时有一次和妈妈去捉蝉,我拿着一个塑料袋,紧跟在妈妈的身后。我认认真真地查看走过的每一棵树,在我“地毯式”的搜寻下,蝉自然捉到了不少,大概有二十几个。可正要回家时,妈妈的手电筒照在了我装蝉的袋子上,“哎,怎么回事?”妈妈叫住了我,怎么回事?我疑惑地看着袋子,傻眼了,袋里子只剩下两只蝉了。仔细一看,原来是袋子底下开了一个洞,这弄得我和妈妈哭笑不得。捉的蝉多了,大家就会把它们洗净,用盐水泡一晚,第二天炸一小盆。炸好的蝉,外酥里嫩,也是一大美味。若是捉的少,不值得用油炸,一般会把它放生,第二天会有孩子看蝉有没有脱壳。夏天就这样在欢乐中过去了。

收完玉米就是秋天了。刚开始,天气还是闷热的,人们仍然穿着夏天的背心短裤。待到树上的叶子泛黄、落下,天就转凉了。人们穿起了秋衣,再到毛衣,棉衣。深秋的早上起床时,有时会听到秋风呼呼作响,它拍打着门窗,推开门,那风儿一点也不亚于冬天的刺骨寒风,仿佛要从我的体内穿过,夺走我身上的每一丝暖。每到这时,我就赶紧关门,关得死死的。树林里的叶子几乎落光了,泛黄的叶子铺满了周围的土地上,像是铺上了金黄的地毯。等到哪一天院子里结冰了,哦!那便是冬天到来了。

家乡的冬天,小树林的每棵树都是光秃秃的,田野空旷的很。严寒的天气,人们都不敢出门。一场大雪,盖住了田野了刚刚探头的麦苗。“瑞雪兆丰年”,小麦要是在雪下足足睡上一个冬天,开春一定长得更精神。打雪仗、推雪人,滑冰。孩子们在冬天会感到乐趣多多。即使被冻的脸疼手红,也不想回家。孩子们的欢笑,也为冬天添上了热闹的一笔。如果遇到哪一个冬天,不下一丝雪,我听到老人说得最多的就是,“哎,今年,一点雪也不下”“今年,一场雪也不下,明年的麦子长不好了!”

对于我来说,不论什么季节,去大运河边散步是我常有的。尤其是早上,或随家人,或跟朋友,有时一个人去也不错。穿过我家对面的小胡同,走到村东头,沿着临西二中的北墙往东,翻过大堤,顺着堤对面向东的两米多宽的水泥路,就到了运河边。这运河曾是贯通中国南北的重要的运输航道,它开凿于隋朝时期。但,现在成了季节河。春冬两季,运河完全是干涸的,凸凹不平的河底裸露着,人们有的便直接穿过运河走到对面的临清市去。夏天多雨,运河会来水。清晨去河边,站在河边的小土丘上,看刚刚升起的太阳,阳光洒在田地里,河面上,发出不一样的闪光,很富有诗意。

不知不觉中,十三个春夏秋冬从我身边溜走,去运河边散步的次数也多的数不清,儿时的点点滴滴仍然印在我的脑海中。

我上学比较早。先是在村北的民办幼儿园上的,那时,我好像是两周半,幼儿园的小朋友不多,学的无非就是1、2、3、4。和a、o、e。这些数字和拼音字母,大多数时间是和小朋友在院子里玩。那段日子也很是无忧无虑。

大概过了半年的时间,我被送到镇上的幼儿园。这所幼儿园叫“金宝贝幼儿园”,在河西镇府新街的中间处。记忆里,妈妈是拉着我到幼儿去的,走到幼儿园,园里出来一位老爷爷。妈妈和他交谈了一会,然后蹲下对我说:“去吧,跟着爷爷走!”那位爷爷的样子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当时,他走在前,我跟在后,他带我到了一间屋子里,那是中班的教室。

这所幼儿园,上课时间长,学的内容也多,还有了考试。每次考试,都有同学考“双百”,他们的试卷会被贴在幼儿园的大门口展示。清楚地记得,我有多次考试得一个九十九分,一个一百分,就是不能都得满分。所以,幼儿园的老师给我的评价是“有点儿粗心”。这毛病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改掉。

中班上完是大班,在幼儿园两年后,我离开了幼儿园来到了小学。

我的小学是在临西第三完全小学上的。那是一所很有名的学校,想到那儿读书的孩子很多。报名时家长都挤满了校门口,爸爸妈妈带着我提前半个小时来到学校,还险些没有报上名。不过,还好,爸爸妈妈给我占到了名额,我成了三完小的一名小学生。

我的两位老师都是年轻的女老师,她们的态度很是和蔼,但当我犯错时,老师会严厉地批评我。在小学,课程更加丰富,我交到了好多朋友,见到的事也多了。

到了五年级,我们去了南校区。南校区就在我们村的东头,它之前是“教场小学”。这里的条件比原来好,但,只有一座教学楼,操场是土地,一起风就尘土飞扬。刚来到新校区,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在操场拔草。操场里,经过一个暑期的肆意生长,野草成群结队扎在操场上。拔草时,必须把草连根拔起。不知是草的品类不一样,还是什么原因,看着一样的草,有的根扎的很深,有的根扎的很浅,根浅的轻轻一提就连根拔起了,根深的要好几个同学站着一起拽才能拔起来,还有的把草拔断了,但根还是拔不起来。老师也在旁边和我们一起拔草,尤其是男老师,还用铲子铲草。当时拔草,感觉很累,但大家也把这当成了乐趣,再说谁不想让学校变得更美呢!

我六年级,由于转学来的同学比较多,我们两个班分成了三个班,也换了老师,认识了更多的同学。忘不了的是六年级毕业时,毕业典礼上很多同学和老师都哭了,我没有哭。我认为这并不是很悲伤的事,只是我们都要成长了,这是成长路上的必然。又想,现代信息技术这么发达,同学老师想见面,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我们班主任老师也说了:“毕业是高兴的事,大家哭什么?”

于是,我带着喜悦和好奇,步入了初中。然后就到了现在,初中的生活已经过去一年了,从小时候眼前的迷雾缭绕,到现在前面道路的逐渐清晰,但说实在的,我也不知道它将通向何方,能走多远,就像《千与千寻》中所说的:“我不知道要去何处,但我已在路上。”

走吧,前面还远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