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的速度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荟萃库 人气:2.24W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任的速度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任的速度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信任的速度读后感1

《信任的速度》这本书精确地诠释了“信任”是一股他人给予自己、自己给予他人或自己给予自己的、可以改变一切的力量,信任是一股人们前进的动力!

在《信任的速度》里,史蒂芬柯维通过五波信任四个核心以及世界各地高信任度领导者们共有的十三种行为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如何在个人人际关系和职业生涯中激发和维护自身的信任,层层递进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通过培养思想品德和个人技能,增强领导力和信心,在各个层面建立信任的路线图。他还告诉我们,作为商界、政府机关或教育界的领导,如何迅速而持久地赢得客户、同事、伙伴和民众的信任。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信任是个可测量的成效加速器。当信任上升,效率会随之上升,而成本则随之下降,从而创造出史蒂芬柯维所说的信任红利!

信任是一个可以改变一切的力量!信任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可是往往却很难做到,理由有千万种,慢慢地导致了生活变成了算计、暗战的战场,任何人的心都是看不见的敌人。这样的生活压力,慢慢地被积累了,所以人们口中常常说压力太大了,生活太复杂了。其实都是因为没有正确地认识人相互信任的作用,它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美德,更是一项生活的技能!

《信任的速度》一书,史蒂芬柯维通过研究信任成功者,总结出了各种关系中如何去开启和维护信任,如果你是商人,本书能告诉你如何赢得客户的信任;如果你是领导,你会明白如何去信任下属;如果你是职员,取得周围的人和上级的信任;如果??。作者将信任现实化,它是一种加速器,并且可以测量:当别人对自己信任提高了,做事的效率随之提升,消耗的精力就减少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完《信任的速度》一书,我心中不由而然地升起一股的力量,这是信任产生的力量,用于改变一切都皆有可能的力量!

上学时考试,从不作弊,觉得自己能耐有多大,就考出多大的成绩,反正不想弄虚作假骗自己;别人请求自己帮忙,我先掂量自己有没有那能耐接过?如果力量不足就如实相告,坦坦荡荡,不觉得丢面子。不轻易对别人承诺,但一旦承诺了,就拼命去履行自己的承诺,尽全力不让别人失望,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一旦定了的事就想办法,无论如何也要去实现它!

如此种种,我一直认为那只是自己的“认真”和“自律”的态度而已,没想到,那是自己没有认识到的“品德”,是我自己“值得信任”和“得到信任”的基础。

假如我是一个诚实的人,但能力不强,领导交给我的任务我无力完成,领导还会对我信任吗?假如我有能力完成任务,但是我心存私心,中饱私囊,领导知道了还会信任我吗?同事们信任我的品德,但是如果有谁生病了需要开刀,会让我为他们动手术吗?显然不会,我有品德,但没有开刀的能力。

信任的速度,一种始料未及的速度,影响着一个人生的发展。

想起来一件事情,我原来的那个单位,向内部员工推销自家生产的产品时,有许多员工在QQ群里表示了充分的不信任,其实他们倒不是对产品本身不信任,这个产品本身其实对他们并无坏处,但人群中已经有人对这个单位没信心了,凭什么会信任它的产品呢?与之相对比的是,最近我现在的这家单位,也推出了一款新产品,周围的好多同事争相购买,内部客户的购买量达到了总购买量的五分之一,而且我们也愿意向周围的同学朋友亲戚推荐购买。透支现在别人对你的信任,意味着透支自己

的未来;坚守自己的底线,赢得信任与尊重,信任红利终有一天会给力! 其实我个人觉得信任是一种相互对应的,就像目前这个社会?? 比如我在深圳这个城市它带给我的感想,一个如此繁华的都市却是满街乞讨者,而大多数在这生活久了的人们都是淡漠的从她们身边走过,不是大家没有怜悯与同情之心,而是太多的欺骗让大家看到,每个人为生活为人生都在努力的奋斗,挣的钱也是经过自己用脑力与双手而得来的,没有谁的是天上掉下来的,而当大家看到这样一副欺骗的画面时只会让大家越来越不相信,也许不应该全说是不相信吧,谁都不想被欺骗而已。

但是我相信,人性本善,相信“信任”是一股他人给予自己、自己给予他人或自己给予自己的、可以改变一切的力量,信任是一股我人生前行的动力!

信任的速度读后感2

当人们开始彼此信任的时候,就有了高效率。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不信任别人也会被被人不信任,为什么会产生不信任?不信任的后果是什么?在读了《信任的速度》后,自己开始陷入深深的反思。翻开《信任的速度》后,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信任税”三个字。当我们有了不信任或被不信任后,大家和别人都在为此付出“信任税”,而“信任税”也随着不信任的加剧消耗着彼此之间的效率”红利“。为什么会出现不信任呢?首先从自己开始,我省省的反思。作者将信任分解为五层波浪:自我的信任;关系的信任;组织的信任;市场的信任;社会的信任。作为五层波浪的第一层——自我的信任,是信任自首,足见其重要性和信任关系中的引导性。

”要让别人信任你,首先你的自己信任你自己“。

作者举例一个起床的例子,例子中作者在繁忙工作中,仍然想早起锻炼,于是便将闹钟调得很早,当闹钟响了后,却有觉得自己确实很累,于是便继续睡觉。日复一日,闹钟变成过了笑话。虽然这个是小时,但从这种小事的积累,自己就给了自己一个暗示——总有借口,做什么时候都会有”自己确实很累“的借口,长此以往,自己开始变得不信任自己,做事情的时候会先怀疑自己“我真的可以么”,而不是“我决心做就一定能成”。当抱着这种心态进行企业或团队后,一定会将这种习惯带入工作和社交中。从而逐步的失信于他人,恶性循化,最后崩溃。

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我们是怎么失去其他成员的信任?也许正是这些“小事”。

“小事很重要。比如说有人来找经理,助理说经理在开会,其实经理没有开会。这种小事员工们都会开展眼里。”——富兰克林。范德斯鲁特

这句话,引起了我省省的反思。我们在工作中,特别是遇到忙不过来的时候,是不是会找很多理由?这个也许是不能避免,但在之后我们是否及时的兑现自己“稍等一会”、“晚点我处理”、”明天我们沟通“……是否会因为打岔而忘记了某项工作。这些小事的积累,消耗了我们别人对我们的信任,也消耗了自己对自己的信任。

作为一个团队的带头人,在看完这个章节后,我开始反思。思考自己有哪些失信的行为?是否规定的例会没有召开?是否规定的培训没有举行?是否沟通没有及时?是否反馈没有及时?是否处罚没有及时?是否奖励没有及时……

反思后,明天要做的就是开始树立信任,从自己做起,审视自己的失信。同时,也希望每一个看了这个文章的朋友,也能思考,我们在抱怨自己不信任自己的时候,自己是否又做到了信守承诺了呢?

信任从我开始,从小事开始。

信任的速度读后感3

说到诚信,我的第一映像是要“说到做到,要言行一致”。但今天读了《信任的速度》后,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诚即天道,天道酬诚”。言行须循天道,说真话,做实事,反对虚伪。意思为诚实。《说文解字》认为“人言为信”,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可见,“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切忌大话、空话、假话,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诚实可靠。而“信”的基本内涵也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由此可见,在中国传统思想中诚信的核心就是做事实,说实话。但往往我们却发现,自己既是这样做了,也还无法得到别人的信任,由此就开始抱怨别人的偏见,甚至开始愤世嫉俗。

在《信任的速度》中,Stephen M。R。Covey & Rebecca R。Merrill从西方人的眼光给了我们新的启示。在书中,信任被分为了四个核心——诚实、动机、能力、成果。其中,诚实和动机被归为品德问题;能力和成果被归为才能问题。在到这里,我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我们一直所做的,只是做到了诚实或动机这一、二个核心而已。

诚实和动机不用我解释,我想大家也能通过字面意思明白。那么能力和成果呢?

能力是我们提升信心的手段,既是提升自己的信心,也是提升别人的信心。例如:一项尖端的技术工作,一个生手和一个高级技工,哪位更能取得雇主的信任?当然,这里的能力还包含了我们就建立、培育、传递和重建信任的能力。

成果其实也好解释,直白的说,如果我们不能完成应该完成的事,就会削弱我们的信任。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实现了自己所承诺的结果,就会树立一个正面的形象,声誉随之而来。其实这个问题,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最为常见,例如:某一个供应商,他积极的想为公司提供服务,当公司提出需求的时候,为了满足我们的需求,他承诺了下午送货,在这个时候,他在诚实和动机上都还没有出现问题。但到了下午,供应商在配送能力上出现了错误(能力不能满足),导致货物没有按时送到。这个时候,作为业主是什么感觉,我想你一定不会相信他是无意犯错,这个时候,供应商的诚信就受到了损失。

上面的案例,虽然说的是别人,但反思我们自己和团队,是否也有同样的情况?为什么我们明明用心了,但还是得不到信任,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下,我们在能力上是否出现了不足?我们是否没有到达工作成果?

”诚实“是地表以下的基础,是信用之树赖以为生的树根;”动机“是地表之上的树干;”能力“是树枝。是我们创造成果的能力;”成果“就是树上的果实,是可见的,可触摸的,可衡量的结果,最容易被人看到评价。

信任的速度读后感4

看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有很多种书中说的毛病,需要自己慢慢的改正,比如说:毛毛躁躁、不听别人表达完他们自己的意见就打断别人的发言,急切的发表自己的想法,无论对错,强制别人接受自己的想法,就算明知道自己的意见或想法是错误,还要强词夺理,这样子是不对的,需要改正。要“先听后说”,这个“听”是认真的听,而不是敷衍了事,就像书中所说的,只是给别人说的时间,而没有听到自己的心里去,没人认真思考别人的想法和建议,听完别人表述后就急切的表达自己的意见,相当于没有听,只是给予别人说话的时间……

关于品德和才能,诚实和能力很重要,其实在看书的时候就想到我以前干活的时候,好像有时候是不诚实的,动机不对的,比如说对接需求和改bug的时候。对接需求时如果是自己做的话,可能就会想这个功能容不容易实现,难不难做,如果不好做的话就跟产品经理说这个不怎么好实现(其实就是嫌麻烦才跟产品经理这么说,也有可能是技术的问题,好久不写代码了,写代码的能力可能退化了),如果不是我做就可能没有那么坚持,也会考虑这个功能技术的问题,如果这个功能可以实现,但是没那么简单或者有点麻烦的话,也会同意需求;改bug也是这样。不过现在没有这么想了,做的东西多了,考虑的没有那么片面了。主要还是得提升自己,多动手,才能不让自己手生。

关于负起责任,以前开发的时候没有从开发负责人或者迭代负责人的角色考虑过事情,所以就没有负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关注任务的进度和bug的产生及修复。慢慢的就改进了,慢慢的开始关注禅道的任务维护进度和bug的修改,审核代码,帮助开发成员解决问题。还有就是保证迭代的正常进行及准时发版这就是我的责任。

关于直率交流和公开透明我觉得这两个行为差不多,直率交流的反面就是扭曲事实,公开透明的反面就是隐匿真相和事实,这两个行为都是告诉我们要对人真诚,有什么说什么,而不是隐瞒真相,或者你认为隐瞒这个真相是为别人好,然而其实对别人来说不是,有可能会伤害别人,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书中有一句话出现很多次:20年建立的信任,如果摧毁它,只需要5分钟。所以,建立信任很难,但是失去或摧毁信任很容易。要维护你与他人之间的信任,那么就要直率交流,还有公开透明。

关于匡救弥缝,我的理解就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如果是由于你自己的错误(不诚实、动机不纯、能力不行,没有交付可行的成果)失去了别人对你的信任,那么你就要努力去重建这个信任,弥补由于你的错误造成的结果,迅速的道歉,不要等过了好久之后才想起来要去修复这份信任。

关于显示忠诚,书中说是不要在背后议论别人,或者就是议论别人的时候,这个人在或者不在你的旁边你对他/她的评论是一致的,而不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还要大方承认其他人的成果,不要把别人的劳动成果据为己用,就算别人做的不对,但是就像中国古话说的:功是功,过是过,不能混为一谈,有功就该赏,有过就得罚。也不能因为这个人与你有矛盾或者在你的心中这个人的品德不行,你就不承认这个人的工,那这样是不对的。

关于取得成果,就是一切的过程都是为结果服务的,如果没有取得成果,那么你的过程再艰难,再复杂也是没有意义的,就是要少说多做。如果没有成果,你跟你的领导说,我们天天加班,中间遇到的什么样的困难、客服了什么样的难题、……等,造成了没有按时交付任务和成果,这样领导怎么信任你,因为这跟你一开始的承诺不一样了(这又说到了信守承诺行为),你在领导的心中信任指数就会下降,以后你再沟通任务的时候,你说的话在领导心中就会打个折扣,因为你失去了领导对你的信任(没有按时交付成果)。我们要信守承诺,如果我们不能信守自己的承诺,别人还怎么信任你,所以在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两天看完,刚开始看了下一共接近400页,按照每天200页的速度阅读,在这之前曾经阅读了那么几页,但是没有正式的看下去。正式的看是在9。2号,那是周六,让自己周六当天看到第200页,如果没看完则不能睡觉,那天正好是周六,我先看了100多页,然后就开始看视频,玩游戏,导致下午没有看完,因为我计划的是周六下午看完,然后我想着就晚上回家吃完饭开始看,没想到回家之后做饭、吃饭用了2个多小时,那时候就已经快十点了,然后我就赶紧洗刷完,就开始坐在床上看书,一直看到202页,然后已经困得不行了,放下书关灯就睡觉了,完成了对自己的承诺,第二天继续看,然后在下午4点多的时候就看完了。就决定写个观后感,本来打算看完就写的,但是当我看完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让自己休息休息吧,然后我就开始看视频(没有信守自己的承诺),浏览网页新闻,知道坐上公交回家的时候才想起来没有写观后感,然后就在心里默默的说,明天开始写,写完再做其他的事情,然后今天就写了,算是信守了自己的第二波承诺吧……

关于追求进步,这个好理解,对我来说就是不断的接触新技术,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术。因为时代在进步,如果我自己不进步,那就是在退步,要不断的接触、学习、掌握新技术。所以我最近开始看书,虽然有时候看不懂,但是会上网查询,或者询问网友。现在看书的速度太慢,需要继续进步,从实习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才看了四本书,一本关于sql的,一本关于c#的157个建议,一本就是这个信任的速度,还有一本关于敏捷开发的,敏捷开发看完了没有写个总结什么的,觉得应该写个,但是不知道怎么写,晚上下了班之后看看,再大体浏览一下,然后写一个(我自己又做了个承诺)。

关于面对现实,也好理解(我自己还又看了眼书里怎么写的,我没怎么记住),它的反面就是由于无法接受现实而欺骗自己的一种行为,也可以理解为好面子的人不愿意接受自己不愿意面对的结果,比如破产、被辞退……等自己意料之外的结果,或者是不愿意接受失败,活在自己的梦里不愿意醒过来,我们要学会接受现实,现实已经发生,你只能选择接受或者享受,而不是欺骗自己,这样自己会更难过,也会伤害身边的人。开发时也是,如果你明明知道这样子做不可行,而你偏要这么去做,那么最后可能是害人害己。

关于明确期望,这个行为我深有感触,因为由于期望的不一致,造成好几次迭代的失误和错误就任务的工时浪费。所以从那之后,我每次都会复述一遍我理解的需求和任务开发点,然后也会让他们复述一遍需求和开发的任务点,看看我们理解的是否一致,还真的有效果,所以我很理解这个行为。

关于信守承诺,这个容易理解,就是自己说过的话要做到,不能对自己失信,如果对自己失信的话,别人怎么信任你?

关于传递信任,要充分信任已经赢取了你信任的人,要适当的给予信任正在赢取你信任的'人。信任可以传递,你信任别人,别人就会信任你,信任可以说是相互的。

信任的速度读后感5

这本书通篇讲解了“信任”这一话题,围绕“信任”两个字,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作者对信任的理解,信任在生活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如何用信任处理自己和世界之间的关系,并引用了一系列知名人士的话,证明历史上或当代名人对信任的重视程度。作者逐一列举各种案例,从理性的角度讲述了信任这一比较感性的话题,所以让人看起来更接地气,也能更准确的理解信任的实际意义。

全篇看下来,本书的结构大方向可以分为两个:如何获取他人的信任,以及如何去信任他人(包括个人、客户、企业等团体)。就像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样,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互相的,因此,信任也应该是互相的。所以,就按照作者的思路,从被信任与信任两个角度谈谈对这本书的以及对信任的看法。

第一点,如何获取他人的信任。这一点,我们从小到大接受了很多的教育,告诉我们做人要诚信,才能获得信任,比如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不能抄作业,更不能撒谎骗人等等。当然,作用在最开始就提到了这一点,即当一个人的目的和行为没有差距,当他是一个人格完善的人,当他是一个表里如一的人时,我们就可以说他是诚实的,最终创造出信用和信任的是人格上的一致。毫无疑问,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是谈一切信任的前提,也是身处社会的我们为人处世的前提,没有诚信,其他的一切再好也是没有用的。

在此基础上,作者还提出了一点,能否解决问题,即有足够的能力才有信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就是一个不停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当我们身处一个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负责相应的事务,只有当我们的能力足以支撑起这项职责,能妥善的解决发生的一系列问题,保证相应流程的正常运转,才能够激发别人对我们的信任。这一点自己平时没有总结出来,但现实中却一直在用。小的事比如他人委托我一件事,如果在限定时间内能高效完成,并不出疏漏,即成为一个靠谱的人,那么他人就愿意信任我,以后也愿意把更多的事交代给我;大的事比如银行贷款,当企业经营良好,资金流动充分,能按时还款,资产负债表正常,那么银行就更愿意贷款,也更愿意给更好的条件,这就是银行对企业的信任。自己总结一下就是,只有当你的能力能支撑起他人的嘱托,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

第二点,如何信任他人。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对时效、速度、专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个人无法完成所有的工作,所以非常需要人与人、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协调配合,这就需要信任他人。那么如何信用他人呢?首先,要找到明智的信任,即要对让人有足够的了解,发现他人身上值得自己信任的东西,或者说要有信任的价值。如果一个人交往多年一直非常诚信,从不违约,也有足够的能力,做事比较靠谱,那么大概率是值得信任的;相反,如果历史上经常出现违约、骗人的事情,那么大概率是不诚信的,自然不能信任,否则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风险,一个炸弹,随时有可能伤害到自己。

其次,在明智的信任的基础上,要敢于激发信任,或者说建立起之前没有过的信任。当我们对一个人足够了解以后,主动给予信任,鼓励他们尝试一些挑战,做一些没做过的事,这既是一种对他人的信任,也是在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比如在生活中,当我们对小孩说我相信你,自己去尝试完成某一件事,而他又真的做到了的时候,我们即相信他进步了,又获得了他的信任。我们一直尝试这种方法,双发的信任以及能力都能不断进步。

原来我们对信任的理解还是比较浅层次的,更多的是关乎诚信这一面。这本书从多个层面来讲述作者对信任的理解,即讲述了信任的意义,还告诉我们一些方法,从点到线再到面的建立起自己与他人的信任网络,让生活和工作更高效的运转,这是非常有借鉴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