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 正比例的意义说课稿

荟萃库 人气:2.7W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数学下册 正比例的意义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数学下册 正比例的意义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正比例的意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9、40、44、45页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理解并掌握了正比例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解决一些含正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同时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标中的陈述如下:

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2、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三、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基础及规律,制定学习目标如下:

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等活动,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准确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正比例关系。

2、通过思考,正确写出正比例字母表达式。

3、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学生会正确的找出生活中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4、学生在具体的问题中体会函数思想。

四、在本节课中,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是正比例关系,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五、教法学法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正比例的意义是很抽象的概念,为了使这冰冷的美丽成为学生火热的思考,教法学法如下:

1、学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和讨论,独学对学群学相结合,呈现学习、反馈、展示的学习方法

2、教法:

巧妙创设情境,设计以点带面的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这样的教法、学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学习目标将得到有效的评价和落实。

六、为有效达成学习目标,评价设计如下。

1、根据具体实例和表格进行观察分析讨论,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根据目标达成检测、知识拓展和作业1、2的题目,通过提问、学生表述来对目标1进行评价。(表现性评价)

2、根据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思考,写出正比例关系的表达式,对目标2进行评价。(纸笔评价)

3、根据学生的讨论和汇报情况来对目标3进行评价。(表现性评价)

4、根据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理解的表述,对目标4进行评价。(表现性评价)

在此叙述是索然无味的,因此不再一一陈述,将会在学习预案中体现。评价设计会像傲雪的红梅一样,镶嵌在学习预案中,绽放独有的美丽。

七、学习活动预案

(一)情境导入

首先,通过一首诗来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及诗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请你用数学的眼睛来观察这首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从“听取蛙声一片”这句中感受到青蛙有很多。

看来青蛙好多呀!同学们,一只青蛙几条腿?两只呢?三只呢?……。青蛙的只数和腿的条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在这首诗中,有一句诗,也和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有点联系呢,看谁到最后有所发现。

这样的导入,将会极大的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表格:

青蛙只数

1只

2只

3只

4只

腿的条数

4条

8条

12条

16条

2、观察表格。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这个问题比较宽泛,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也许会从左向右观察,发现青蛙的只数增加,腿的条数也增加;

学生也许会从右向左观察,发现青蛙的只数减少,腿的条数也减少;

腿的条数随着青蛙的只数变化而变化,像这样一种量随着另一种发生变化,二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这样的'两种量就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腿的条数和青蛙的只数就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2)这两种相关联的量,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呢?

学生会发现,

青蛙的只数增加,腿的条数也增加;青蛙的只数减少,腿的条数也减少;

这说明两者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板书:变化规律一致。

(3)你还有什么发现呢?

此时,学生也许会从纵向的观察中发现,青蛙的只数是腿数的四分之一或腿数是只数的4倍,两者之间的商或者比值是不变的。

不变,在数学上称为一定。

板书:比值(商)一定

3、此时,依据板书小结,两种量具备了这样的三点特征,这样的两种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

板书:成正比例的量

两种量的关系就是正比例关系。

板书:正比例关系

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关系是数学世界中“变与不变”奥秘中的一种。

板书:正比例的意义变与不变

4、通过观察、思考、展示和反馈,学生对正比例意义这一抽象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本第39页,通过反馈质疑,明确底面积一定时,体积和高是正比例关系。

5、小结。

通过两个实例,学生对正比例的理解有了较深的认识,及时的小结判断两种量是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回忆例子,结合板书,首先要看什么呢?再看什么?最后看什么?

上述学习过程,由形象到抽象,通过对观察、分析、讨论情况的评价,初步达成目标1和4。

6、引导学生用字母式子来表示正比例关系。

通过刚才的实例,学生会发现,用语言来叙述正比例的意义,很麻烦。数学,是一种简洁的美。怎样能够简单明了的表示出来呢?回忆学过的乘法分配律,对,用字母表达式。正比例关系也可以用字母式子表示。Y表示比的前项,X表示比的后项,K表示比值。请同学们写出来。

板书:=K(一定)

依据学生写的情况,对目标2进行评价。

7、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找出生活中那些成正比例的量,并进行交流。

通过对交流情况的评价,达成目标3。

为了更加有效的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目标达成检测如下:

(三)、目标达成检测

1、出示表1和表2,这是汽车和自行车所行时间和路程情况统计表。

表一:

时间(小时)

1

2

3

4

5

6

……

路程(千米)

60

120

180

240

……

表二:

时间(小时)

1

2

3

4

5

6

……

路程(千米)

20

36

45

64

……

(1)你能不能把表格填完整?

(2)面对这两个表格,结合正比例的意义,你有什么想法?

此题的设计重在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两种相关联的量只有在比值一定的情况下才是正比例关系。当两种量的比值一定时,肯定是相关联的量,变化规律也肯定一致。因此,只要判断出两种量的比值一定,二者就是正比例关系。从而简化思维的过程,便于理解掌握。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

(2)减数一定,被减数和差。()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袋水泥质量一定,水泥袋数和总质量。()

(5)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

第2小题需要学生注意,减数一定,减数是被减数减差得到的,不是相除得到的,不是比值一定,所以不是正比例关系。

(四)知识拓展

如何测量金字塔的高度?

师:你们知道怎样测量金字塔的高度吗?在2600年前的古埃及,泰勒斯做了一个实验,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把很多长度不同的竹竿插在地上,分别测量了竹竿和影子的长度。

竹竿/m

1

1.5

2

2.5

影长/m

0.8

1.2

1.6

2

出示表格: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泰勒斯就是运用物体的高度和物体的影长成正比例的关系来求出金字塔高度的。想知道吗?请同学们课下研究吧!

课堂要成为学生思维灵动的舞台,探究的欲望是火热思考的桥梁。

此环节的设计重在通过测量金字塔的高度,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深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理解的表述和相关问题的解答,老师进行合理的评价,循序渐进中,进一步完成目标1和4。

(五)小结激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此环节重在激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断去发现和探索其中的奥秘!

回到课始的那首诗,哪一句和正比例有一点联系呢?稻花香里说丰年。对了,稻花飘香,预示着农民的辛苦劳作将有一个好的收成。常说,付出和收获要成正比,这是人们的美好愿望。老师也祝愿同学们在学习上付出和收获成正比例,取得优异成绩!

(六)、布置作业

课本第44页第1、2题。

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每一个细胞都翩翩起舞,让课堂散发出思考的香味,有效的达成学习目标。

八、板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

1、两种相关联的量

成正比例的量

2、变化规律一致

正比例关系

3、比值(商)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