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范文集合9篇

荟萃库 人气:3.24W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说课稿范文集合9篇

说课稿 篇1

【设计背景】:

本次活动是为我们正在开展的语言课题<利用语言游戏,培养小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而进行的一次研讨活动,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发现小班下学期的幼儿对重复的简短句式比较容易掌握,为使动态的教学过程更加有效,我们设计了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并创设了游戏环境,因此:本次活动的关键词就是语言游戏和人机互动。鉴于以上认识,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如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式"我是xxxxx"来创编动物的特征或本领。

2、遵守游戏规则,注意倾听别人的话。

3、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大胆表达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在游戏情境中,运用句式"我是XX怎么样"来介绍小动物的本领或特征,并能运用一些修饰性的词汇。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思考从哪些方面作为切入点来概括的作介绍。

【教学准备】:

1、 课件

2、头饰若干(动物:蝴蝶、乌龟、青蛙、蜗牛、兔子、小鸟等)

3、雨伞实物或头饰三个(红、黄、绿)地面标记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T:今天天气真好,绿绿的草地上开满了鲜花,小动物们也出来做游戏了,瞧!谁来了?(小鸟)小鸟是怎么来的?一起学一学(依次模仿兔子和乌龟)

(评议: 教师通过和幼儿互相介绍这样一个互动环节,不但一下子拉近和平行班幼儿之间的距离,而且巧妙地渗透"介绍"这个词的含义,让小朋友对"介绍"这个词有了初步的概念,为后面的活动作了铺垫)

二、游戏:躲雨

1、T:他们在一起玩得多开心呀!突然,发生了什么事?(雷声)可能要下雨了,怎么办呢?

2、谁会来帮助他们呢?这是一把什么颜色的小伞呢?小结:这是一把小红伞

3、听一听,小红伞是怎么说的?

(我是小红伞,会飞的朋友你们好!向我介绍你自己,你就可以飞进来。)

4、小红伞请怎样的朋友来躲雨呢?会飞的朋友是谁呀?小鸟会怎样来介绍自己呢?

(我是小鸟会唱歌)

小朋友一起听一听、学一学

小红伞听了小鸟的介绍会让小鸟来躲雨吗?按一下按纽,听一听小红伞是怎么说的?(你还能介绍自己的本领呢,真不错!请你飞进来躲雨吧!)

5、 小鸟已经找到地方躲雨了,可还有小动物没找到小伞朋友呢!又有谁来帮助他们呢?(小绿伞和小黄伞)猜一猜:小绿伞会请谁进雨伞呢?听听小绿伞是怎么说的?

(我是小绿伞,会爬的朋友你们好!向我介绍你自己,你就可以爬进来。)

3、 提问:小绿伞刚才邀请了谁? 会爬的朋友是谁呀?那乌龟会怎样介绍自己呢?请小朋友先猜一猜

听一听乌龟到底是怎样说的。小朋友学一学

乌龟的介绍怎么样?谁来按一下按纽打开雨伞,听一听小绿伞是怎么说的?

(你真棒!你还能介绍自己长得特别的地方呢,真不错!请你爬进来躲雨吧!)

小乌龟小绿伞介绍了自己长的特别的地方,那小乌龟还可以怎样介绍自己呢?

4、教师:还有青蛙没有躲进雨伞呢,听一听小黄伞是怎么说的?

5、教师:如果你是青蛙,你会怎样来介绍自己呢?( 提示幼儿可以介绍青蛙的本领、它特别的叫声或长的很特别的地方)

6、教师:打开小黄伞,听听小黄伞是怎么说的。(你说的真棒,跳进来吧!真不错,跳进来躲雨吧!好的,快快跳进来。)

三、幼儿与教师开展游戏

1、教师:小朋友,现在所有的小动物都找到雨伞躲雨了,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来玩一玩"躲雨"的游戏呢?请四位小朋友找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看一看,你是谁?想一想,雨伞请谁来躲雨,可以怎样介绍自己。

2、四位教师扮伞,一半幼儿表演动物躲雨。

(表演游戏,提升推进:表演游戏分为两次进行,第一次是让一部分小朋友听清楚别人的要求然后再自我介绍,同时也是起一个示范的作用,第二次则是让另一部分小朋友看清楚标记主动的向他人介绍。让小朋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拓展思维,大胆创编,个性化的表达,再次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四、延伸活动

教师:小动物们玩得开心么?外面天晴了,太阳出来了,我们和小伞朋友一起去外面做游戏,好吗?

【活动反思】:

一、活动中的"同中求异"

其实大家都能发现,活动的主要环节也就是三个小动物与三把雨伞的对话,如果依次听一听、学一学、演一演,如此这般的活动流程,也许也能达到教学目标,但孩子们会觉得索然无味,因为他们也是喜欢变化的,因此我觉得在活动设计中,越是同样的内容,越要着意设计,刻意求变,注重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第一环节:小鸟与小红伞的对话是教师给出的范例,第二环节在乌龟自我介绍前先让小朋友猜一猜小乌龟会怎样介绍自己呢?最后让小朋友想一想"如果你是小青蛙,你会怎样来介绍自己呢?"三个相同的环节,设计不同的提问形式,在"同中求异"中提升推进。

二、不断地否定自我

首先,要借此机会感谢我们小班年级组的全体老师以及庄洁老师,尤其是我们幼儿园的课件专家郁老师,不厌其烦地将课件修改了无数次,最后,还要感谢我们的园务领导,在给我机会的同时也让我有了许多收获。

通过多次试教,我们认为要设身处地的从幼儿的角度考虑,认可现场观察到的问题,及时捕捉问题背后的原因,根据幼儿的现有水平不断地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原先的目标定位在固定的句式中准确的运用相关的动词,如"我是小鸟飞进来,我是乌龟爬进来"等,通过试教发现:这样目标定位太低,达不到跳一跳摘果子的目的。于是,再次调整,将目标定位在运用固定的句式,创编在特定情境中的对话。所以,为幼儿实现力所能及的学习目标我们需要不断地否定自我,提供积极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当然,我们的活动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在雨中让小朋友要介绍一下才能去躲雨,这不符合幼儿的第一情感需要,虽然有所调整,但还是比较牵强。其次,吴老师也给了我们许多的宝贵意见,例如将目标定位在一些重叠词的掌握和运用上,大家也认真进行了讨论,觉得把这一目标放在小班上学期是否更合适?另外整个活动目标定位是否偏向于科学而忽略了语言的元素,由于时间和课件修改等层面的因素,使得这些有价值的问题没能深入探讨和领悟,但是吴老师的引领无疑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小班年级组的老师一向坚持一种理念:那就是允许教研课的失败,但是不允许其中没有创新。所以,我们今天展示的绝不是一节成功的示范课,但如果能给大家带来思考的空间,促成有质量的研讨焦点,那就是我们本次活动的意义和核心价值所在,请大家多替宝贵意见,谢谢!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猴子与大象》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的是猴子和大象比本领,小鸟让他们到河那边采摘树上的果子,猴子和大象互相帮助,满载而归。课文含蓄地说明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只要互相合作,扬长避短,就能把事情办好。本课共有生字17个,其中一类生字8个,二类生字9个。根据教材特点,在新课标基本理念的指引下,我结合学生兴趣为第一课时设计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学会认读17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猴、叹、跳、背、鼻、而、胜、败”8个字。(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积累词语的能力。

3、情感目标: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认读17个生字和能规范地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积累词语的能力。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但在方法的归纳和表达上还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加强方法的总结与指导,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掌握识字的钥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说教法和学法:

低年级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尚处于萌芽阶段,思维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本节课我将采用愉快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来组织教学。教学中突出在玩中学乐中学,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同时注重教给孩子识字方法,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法和学法,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环节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情境,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猜谜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

环节二:生字教学,勇闯三关。

第一关;读准。

“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少的一个环节。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明了读比老师的讲解更重要。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通过拼音熟悉了解文章和生字。让学生知道每一个生字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同的字将构成不同的词,不同的字词相连组成了不同的句子,表达着不同的意思,它们都存在于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我要求学生找出生字,读准字音。“读准”分为四个层次,逐渐深入:首先读课文,找出生字。然后根据拼音自由拼读,同桌交流。交流后再进行检查,找几个同学读一读,看他们是否读准了。最后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平舌音与卷舌音、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多音字等来突破难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开火车读、朗读例句等多种读的形式来巩固字音。

第二关:记清。

教是为了不教。低年级识字量多、难度大,为了让学生掌握的更牢固,教师不仅要教学生会读生字,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如何学习生字,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获得生字学习的主动权和高效率。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用已有的识记方法识记生字,开发学生潜能,教给学生许多生动有趣的识字方法。在本节课中归纳了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设情景、讲故事、编儿歌、猜谜语七种巧记生字的方法。识字方法的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短短的课堂时间发挥了更大的效力。记住生字以后再用自己喜欢的生字组词、说话。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

第三关:写好。

写字是低年级的重头戏。指导书写时,通过电脑老师教笔顺,教师的范写,学生的描红、临写,师生的共同评议,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把握汉字的笔画,间架结构,以及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字写好。在学生练写前,我特别强调了写字的正确姿势。

环节三:正确朗读,初步感知。

在学生朗读前提出两个目标,一是读准字音,力争流利。二是思考“猴子和大象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这两个目标的提出达到了巩固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环节四:课堂小结,存疑激趣。

教师在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后,提出了“猴子和大象过河摘果子,成功的秘诀在哪里?”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课后去思考,引发学生学习本课第二课时的欲望。

五、说板书设计:

因为这节课的重点是认读生字和规范书写生字,所以板书方面,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将本课的生字写在田字格里配上合适的画面,以形式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的审美情趣。

六、说教学反思: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二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让学生识记生字成为教学的难点。在识字教学中,我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学习探究,体会了主动探究、合作探究的快乐,达到了识字的目的。但因为时间关系学生在课堂书写生字的时间过少。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学习5以内的序数》是中班下册多元能力探索课程数学课中的一课时,主要是通过让小朋友帮助“小动物坐火车”的活动来学习掌握5以内的序数,例小猫坐在第三节车厢里,第五节车厢里坐着小狗等,初步建立序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的单项序数。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中班孩子的特点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次的活动目标是:

1、认知目标:

(1)、学习5以内的单项序数,初步建立序数的概念。

(2)、学习从左到右的顺序点数。

2、能力目标: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判断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三、说活动准备:

1、小猫、小狗、小鸡、小牛、小猴、小房子、小火车

的图片。

2、固体胶、1---5的数字宝宝卡片。

四、说活动重难点:

1、重点:学习5以内的单项序数。

2、难点:学会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点数。

五:说教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观察、提问、演示等教法。

六:说学法:

孩子最大的乐趣是在“玩中学”,要在活动中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幼儿在“帮小动物坐火车”的活动中,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从而轻松地掌握序数的概念。

七、说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通过复习《不说话》律动,使所有幼儿注意力集中。

2、做《左边》的小游戏,加强对左边的认识,为从左到右的点数做铺垫。

(二)谈话直接导入。

1、 师: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到动物王国去做游戏好不好?

(出示粘有5只小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所看到的内容)

2、师:这些小动物也要去玩耍,但是得有一个要求,小朋友想,我们放学回家的时候要怎样走路呢?

(引导幼儿说出排队,为小动物也要排队做铺垫)

幼:排队。

师:排在最前面的那个小朋友是第几?

幼:第一。

师:紧跟在第一后面的小朋友是第几?

(老师必须强调紧跟,紧挨着。)

幼:第二。

师:现在我们也让这些小动物来排队去玩耍,该怎样排队呢?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学习5以内的序数》。

(点题,板书)

(三)新授《学习5以内的序数》

1、师:先请小朋友自己帮助小动物排队。

(每一张桌子上面有5只小动物,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练习,并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的排列顺序,强调是从左向右。)

3、下面请看小动物要到哪里去玩耍呢?

(出示坐火车图片)

幼:坐火车。

师:小朋友看一看,这辆火车一共有几节?

幼:5节。

师:一起数1、2、3、4、5,从左向右数,这是第几节车厢?、、、、小动物要坐火车玩耍了,该怎样坐呢?

(要求:一节车厢只能坐一只小动物,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练习。)

4、让幼儿自己操作练习,并说出自己的操练结果。

例:⑴小猫坐在第二节车厢里。

⑵第四节车厢里坐得是小狗。

5、师幼共同完成老师的作品,并让幼儿口述结果。

(例,小猫坐在第一节车厢里,第三节车厢里坐着小狗等。)

(四)巩固,练习。

1、师:小动物坐火车玩得有点累了,要找座小房子休息一下,请小朋友帮忙一下,但是也有要求,一座房子只能住一只小动物。

(教师出示小房子图片,引导幼儿再次帮助小动物。)

2、师幼共同完成小动物找房子的内容。

3、师:小朋友再看,这里还有一群数字宝宝呢,他们也想住到小房子里面,该怎样住呢?

(启发幼儿思考回答,数字宝宝1住到第一座小房子里面、、、)

4、小结: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5以内的序数》。从左到右数第一、、、

(强调本节课的所学内容,5以内的序数,第一、第二、、、、)

八、活动结束。

师:小动物们休息了,数字宝宝也找到家了,我们小朋友也要出去玩耍了。但老师还要告诉小朋友一句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5以内的序数,我们数第几第几,要看是从哪边数起,开始数得那一个叫第一,数到几就是第几。

(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突出所学效果。)

九:活动延伸:

师: 下课我们到外边去排队,5人一小组,看看自己排在第几,找一找自己的位置。

(让小朋友观察自己的位置,说出自己排在第几,学有所用,实际生活中数学的运用。)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根据《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信息科技课程宗旨是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学习中的相关问题,是信息能力的延升。本教材是以项目活动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载体。项目活动的内容应符合学生兴趣。项目活动的主题可能适当开放,可以根据学习环境创设项目活动内容,全面渗透德育教育。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是华师大版《初中信息科技》(试用本),这本教材是以知识技术和项目活动学习为主线。

1、教材内容与地位

本课时是华师大版《初中信息科技》第二册第三单元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的第二课时,我们结合机房实际及学生小学阶段的所学信息技术的实际情况,选用“PowerPoint20xx”作为演示文稿的制作工具。PowerPoint20xx是一个重要软件,它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编辑在一个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体演示幻灯片,简单方便,学生容易接受此内容。《演示文稿修饰与美化》是本章第二节所涉及的部分内容。这一小节的内容包括了四个知识点:幻灯片中插入背景,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在幻灯片中添加表格,在幻灯片中添加图表。以上都是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基于这四个知识点,前2个知识点在上学期的WORD文字处理软件中,学生已涉及到,所以只要引导学生作好技能的转移,后2个知识点在上学期excel中也略有涉及,但是学生尚不会将图表和表格添加进幻灯片中。

通过前面第一节《演示文稿的制作》的学习和练习,学生学习编写演示文稿已初有成绩,有主题页、目录页,还有3张或以上的不同内容的文字幻灯片,前面的技术学生已掌握,正感觉目前的演示文稿单调些,正向往更好更多元化的设置,让演示文稿“活”起来。

2、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熟练掌握设置幻灯片的背景、在幻灯片中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添加超链接等信息技能。

尝试学习在幻灯片中添加图表、在幻灯片中插入表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2张演示文稿的对比讲解,初步接触演示文稿的美化。

学会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并能将所学的信息技能举一反三,灵活迁移。

3、感情与价值观:

通过修饰演示文稿,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沟通、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修饰演示文稿,学会信息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难点:将所学的信息技能举一反三,灵活迁移。

二、说教法:

1、采用“体验-解析-感悟”的过程学习

本节课基于moodle平台进行授课,采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在教学方法上以问题教学和活动教学为主,同时采用自主探究、师生互动、小组协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美化演示文稿的主要技能。

2、关注新旧知识体系的衔接,关注课堂生成资源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基本掌握了word的基本操作技能:文稿的编辑,文字与段落的设计,艺术字与图片的插入等。在这一章的前一节中,学生基本掌握了简单演示文稿的创建、保存,powerpoint中文字的修饰、修改,段落格式的设置,还有关于幻灯片的添加、删除、移动与复制等基本操作。这一节课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能举一反三,灵活迁移。

三、说学法: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根据这一理念,本课在学法上强调以下几点:

学生通过阶段回顾衔接整个项目活动的过程,承上启下。教师在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知识,通过“半成品加工”的方法迁移技能,完成作品,并进一步复习信息技能。

学生活动先进行“独立完成”后进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既达到了体现差异的学习目标,也达到了合作交流的目的。

学生通过交流自己的作品,由点到面,引领编辑技能应用的灵活性,学会凸现作品个性。艺术字、图片、文本框等美化功能可应用于你的整个作品设计。学生体验所学技术应用的广泛性、灵活性。学生将所学编辑技术的横向、纵向拓展,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以自主学习的策略为主,改传统的“讲-演-练”过程为“学生初试-教师提示-学生再试-教师归纳和演示难点-学生练习和修正错误操作”过程。利用moodle平台灵活展示主题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参与,体现差异。

本节课基于moodle平台,教师扮演指导者的角色,教师通过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学生通过试探、自评和自主学习等活动。引导学生体会修饰是为内容而服务的宗旨。

教学环节总体分为八个环节:投票反馈,对比作品,体验技能,剖析技能,深度美化,交流作品,测验反馈,课后讨论区。所有的环节都基于moodle平台完成。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鲁美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我们爱和平》。(板书课题)。

一、教材分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文明最精细的表现在情感里”,而品德与社会正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

《我们爱和平》这节课,是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走进世界”第7条“体会和平的美好、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热爱和平”的要求编写。本课从学生身边了解的战争谈起,旨在引导学生探究战争的危害以及和平的可贵,从而得到渴望和平,热爱和平的体验。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意图、课程标准,结合高年级学生实际,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为:

知识目标:了解战争使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损失、人民流离失所的事例;知道战争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交流信息、自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树立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感和意识。

三、教学重点

根据教材地位、特点,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战争的危害,体会和平的美好。

四、教学准备

为更好地达成活动目标,师生双方从以下方面着手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战争给人类带来危害的文字、图片等。

五、教法

课标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法选择上有:直观教学、合作交流和集体讨论相结合。

七、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共有六部分组成。

(一、激情导入

课件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教师激情导入:当我们在和平的环境中享受幸福生活的时候,可曾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正在遭受战争的摧残呢?我们希望世界能充满爱,我们希望和平能永驻人间—我们爱和平。以此引入新课。

(二)、了解战争

这一层,包括三个环节。

1、首先,课件出示“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时期逃难的难民”图片,请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这两次战争的情况。

2、接着,让学在小组内交流自己了解的其他战争。

3、然后,课件出示世界重要战争年表。鼓励学生与小伙伴一起合作,填出战争的名称与经历的年份,并全班交流。

(三)探讨危害

这一层,包含三个环节。

1、首先,课件出示图片以及海湾战争的例子,让学生在小组内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相互交流,初步探讨战争的危害性。

2、然后,让学生自由阅读故事《伊拉克小男孩》,并让学生读后,用几句话写出自己的感受。全班交流汇报,进一步认识战争的危害。

3、最后,小结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战争摧残生命,战争破坏环境,战争损失财产,战争伤害儿童。

(四)、反对战争

这一层包括两个环节。

1、讨论交流:在战争年代,人们都怎样来表现对和平的热爱。出示相关图片,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自由阅读,“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拉宾”并交流感受。

通过这两环节,让学生体会到全世界人民都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五)、热爱和平

展示有关图片,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到和平的可贵及生活的幸福,激发学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

(六)、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战争是全人类的灾难,我们应该坚决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名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郑振铎的《猫》。我把我的说课分为这样几个板块: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指导、说教学流程。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猫》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现代散文。本单元选编了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人类的生活轨迹,本文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留给人深深的思考。学习这篇散文 ,不仅可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深入体验人与动物间的挚爱真情,而且能让学生领略到散文的语言美,作者细腻的描绘和朴素的文采。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抓住重点,筛选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同情、怜爱弱小的思想感情,交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处事原则。

3.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性强,情节较简单,与学生的思想认识、生活相接近,这都为本文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多谈自己的看法。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只有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反复读,才能体会课文中包含的复杂感情。

2.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四、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漂亮可爱的猫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很多同学家里都养了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带给了我们无限的乐趣,正如有的同学说的“生活因你而精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段不一样的养猫故事,体验一种发人深省的养猫的快乐与伤悲。

(二)整体感知:

1.出示作者图片,介绍作者背景。

2.点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勾画生字词。

3.检查预习,用幻灯片展示生字和注音,并释义,要求学生抢答,激发学生积极性,扫除文字障碍。

4.在此浏览课文,在课文中标记几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及抒情议论性(表达家人态度)的句子,完成幻灯片出示的表格。

(三)感悟主题

丰富的情感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缓缓流淌,不断积淀直至喷发,通过朗读、理解、品味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

1.对挥舞大棒、妄下断语的我,你想说什么?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可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谈一谈,从而领会课文的主旨。

2.理解延伸

人难免犯错误,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心的,或多或少都会给别人带来伤害,你有类似的经历吗?和大伙说一说。

(这一环节设置的目的时,让学生把学习和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更好的理解课文内涵,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四)总结课文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予以肯定和补充。

感人的养猫的故事就到这里了,他留给我们的思索是无穷的,不光是可怜的猫,在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可怜的人,他们不是被人们所注意,他们是卑微的、弱小的,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去关心这个弱势群体,请大家记住:“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

(五)作业:说写结合

要求学生仿照本课抓住特点,真实具体的描写的写作方法,介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作文,注意要表达出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说课稿 篇7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识逐帧动画》,本课内容是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五册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准备、学法、教学过程、设计理念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本课要求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逐帧动画。顾名思义,逐帧动画就是把运动过程中的画面附加在每个帧中,当时间轴快速移动的时候,利用人的视觉残留现象,产生流畅的动画效果。通过逐帧动画的制作,让学生了解动画形成的基本原理。前一课是以体验为主,那么从本课开始就要让学生学会制作几种基本动画。本课是制作最基础的“逐帧”动画,在制作动画的过程中,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将外部图片导入到库面板中,将导入到“库”面板的中的元件运用到“舞台”中。在制作动画时,还需要插入关键帧,在不同的关键帧中放置不同的对象,这样在测试影片时就会产生逐帧动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库”面板的概念;认识时间轴与关键帧。

2、过程与方法

会将外部图片导入到“库”面板中;会在“舞台”上使用元件;会插入关键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制作简单动画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Flash软件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导入图片到“库”面板中。

(2)正确使用“库”面板中的元件。

(3)插入关键帧。

2、教学难点

使用“库”面板中的元件。

二、说学生学习现状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信息技术地学习,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特点,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自主发现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

三、说教学准备

1、教学资料

所需图片资料;制作好的动画作品;慢速播放的本课动画作品;小精灵网站;“操作小能手”、“小老师”卡片。

2、教学环境

网络教室;Flash MX 20xx软件。

四、说学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激趣引导法”、 “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在上课伊始,就播放制作好的FLASH动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作欲。接着就分析动画的原理,共同探讨制作步骤(导入素材——拖入“舞台”——插入关键帧——交换图片——测试影片),以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同桌结成互助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做到讲练结合,教师引领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激趣导入

播放“璀璨夺目圣诞树”这个动画,并对学生说,十二月二十五日是圣诞节,您看,圣诞老人现在就在妆扮圣诞树了,这棵树漂亮吗?今天我们也来制作一棵美丽的圣诞树,为圣诞节作准备好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分析作品,理清思路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棵圣诞树,哪些部分在变化呢?它是怎么变的?(五角星、小星星)为什么会这样变呢?(播放慢速动画)这是因为第一帧中的五角星是黄色的,第二帧是紫红色的,第三帧是蓝色的,第四帧是粉红色的。这样不停的播放就出现了动画效果。那弄清了原理,下面就开始我们的创作之旅吧!(意图:让学生在做事之前要理清思路,知其所以然)

(三)教师引领,任务驱动

刚才我们分析了制作过程,许多同学可能跃跃欲试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制作一棵美丽的圣诞树。

1、 教师演示 (运行软件 导入素材)

我们要制作一棵圣诞树,就要运行我们的制作工具Flash MX 20xx并导入需要的图片素材。我们以前学习PowerPoint时,需要的图片是如何插入的呢?在FLASH中可没有插入图片菜单了,那又该如何导入素材呢?(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FLASH与PowerPoint的区别)教师演示导入素材的方法,并强调Ctrl键的使用方法。

2、 学生自主练习

强调在制作过程中如果有问题可以与同伴讨论,看书,查看“小精灵”网站上的帮助视频)

3、 教师演示(将库中图片元件运用到“舞台”上)

教师设疑:刚才我们已经把图片导入到FLASH中,怎么我们的“舞台”上还是空空如也呢?因为我们把它摆FLASH的“仓库”里,我们要用再到里面去取出来。我们首先打开库面板,让里面的小演员一个个上场吧。教师演示先拖入背景background、a1、star1,调整图片的大小。

4、 余下的七个礼物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

5、 教师演示 (插入关键帧、交换位图)

插入关键帧、交换位图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关系动画能不能成功的关键。在演示讲解插入关键帧后,要让学生进行比较,第一帧和第二帧有什么区别吗?让学生了解后面的关键帧就是前面一帧的复制品,从而理解为什么要插入关键帧。再结合开头的分析,说明要产生动画,就要在不同的帧放置不同的图片。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把原来的五角星删除,再拖入一幅新的图片,教师对学生的说法要予以肯定,并提出建议说:“这样可能会造成图片不在原来的位置,效果不好,所以我们一般采用交换图片的方法,也就是说把原来的图片换成新的图片”。教师演示交换图片。

6、 学生自主合作练习。

制作出动画的第三帧,第四帧。

7、 学生演示测试影片。(对演示的同学发给“小老师”卡片。)

8、 指导保存作品,养成良好使用电脑的习惯。

(四)欣赏作品,自评互评

让学生对照书上71页的表格自我评价。教师把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较好的作品,利用学生演示功能,进行展示。首先让这名学生说说自己值得称道的地方和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让其它学生说说他的两个优点,提出一个建议。(这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对作品受到大家认可的同学发给“操作小能手”卡片。

(五)自主探究,拓展提高

你还能使这这幅动画的什么也动起来呢?如:能不能让圣诞老人挥挥手呢?让学生根据“试一试”自主创作,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

(六)保存作品,关闭电脑

提醒学生保存文件,并关闭电脑,整理好物品,摆好板凳,养成一个良好的使用习惯。

六、说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任务驱动与自主学习的融合。这种教学情境以及教师所设计

的“任务”,始终贯穿全课,使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

2、讲练结合。在设计的教学情景中,穿插演示、练习、展示、评价等活动,巩固新知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大胆探索、相互协作的精神,圆满的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4、设计欣赏作品的环节,要求学生先提出他的两个优点,再提出一个建议,以诤友的方式评价他人,以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评价观。

说课稿 篇8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 号选手,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小康家园》。我将从教材分析,教与学的方法,教学程序设想、意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一)本课内容在全书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内容选自人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第二单元第五课《小康家园》,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思想品德课要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我国基本国情的教育,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据。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课是本套教材第二个板块“感受现代生活”的第二课,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承学习“改革开放”的基础上为学习《飞天梦想》中的科教兴国作铺垫。因此,本课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从新《课程标准》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出发,初一教材的教学和教育目标,具体体现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思想觉悟三个方面。因此,本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比较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分;

2、能力目标:学会综合评价社会发展状况,尝试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达到总体小康的自豪感,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树立责任意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三)教材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我国现阶段已经在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但是这种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

原因: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中国社会当前及今后几十年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学生是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因此,要点出我国这一阶段小康社会的实际情况从而引导学生将国家的发展目标与个人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

2、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

依据:从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在内容上很难从宏观上把握,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上,也易产生片面性。因此,教师既要客观分析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困难,又要让学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分阶段、有步骤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关注国家的发展,家乡的变化,树立为小康目标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二、说教法学方法

(一)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我国从建国至今,生活和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是分不开的,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学习“小康家园”能很容易地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可以很自然引发学生对于现阶段小康水平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比较,从而产生紧迫感和使命感。但因学生仅仅能从理论上感知,对于真正的低水平、不全面和发展不平衡并不能从现实中去感受,无形中也增添了对此知识点学习的现实难度。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1、直观演示法。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利用电脑的直接、形象特点,把授课的重点内容和提出的问题、补充资料、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等演示出来,让学生能更充分理解和把握本节课的核心重点。

2、讲授法。讲授法虽然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但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必须通过老师的讲解分析,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问答法。师生问答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重在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演绎归纳法。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充分利用“议一议”“想一想”“说一说”等小栏目的设置,要求学生进行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此手段体现了政治课的学科特点,作为引导、激活、推动教学的手段,是注重能力培养,强化素质教育的尝试。

(三)学法指导

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要使学生形成获得知识的本领。据此,在指导学生的学法中,我确定了“读——思——查——说——练——写”体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动手创新能力。即

1、阅读课文内容,对重点概念、结论、原理进行圈点、勾画;

2、根据教师布置的思考题,思考学习重点,提出疑难问题,加深对知识的掌握;进而讨论加深理解。

3、通过完成教师课前布置的资料调查任务,完成调查报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4、通过展示调查结果,引起学生共鸣;

5、通过完成适当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6、自己写出学习笔记,积累自学问题,并归纳重难点等,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这六个方面是个循序渐进的深化提高过程,能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乐于学”。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理解、分析、动手实践、创新等能力,更好的实现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程序的设计

教学设计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应变简单呈现知识为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归纳知识,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其是引导学生关心国家、社会和自身生活的变化和发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内容较多,暂时定为四个课时。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进入课堂,在愉悦的气氛中更好的合作学习,我这样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

1、看说变化,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能亲身感受到的变化说明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大提高了,自然导入《小康家园》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力求从一开始就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探索的强烈欲望,引导学生思维与新的授课内容相衔接。

2、呈现教学目标。

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好的体现“学、教、练”的有机结合。

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这是本堂课的重要环节,通过六个活动来完成本环节的教学任务。要把教师的讲授、问答与学生的读、思、说、练有机的结合起来。

活动一:学生展示调查报告:关于生活当中住房、问候语、和娱乐休闲方式的明显变化。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主要是要让学生将自己的实际调查融入到本课中,自己亲身感受什么是小康生活。特别是关于对问候语的调查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恩格尔系数,向学生讲解清楚以后,就可以让学生算算自己家里的恩格尔系数,最直观的感受到我们已经触摸到了小康。这也就是本课第一框内容《触摸小康》。

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活动二和活动三针对的是本课第二个框体《数字小康》的内容,本课内容比较抽象,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避免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活动二:理一理:小康的基本知识。

这一活动主要通过学生回忆已学知识并快速阅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整理出有关小康的基础知识。即小康的含义、不同类型及提出时间、实现时间、表现状况等。要结合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建设过程做一些回顾,让学生明白今天的新中国是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走上了小康的道路。

设计意图:逐条归纳板书的设计是为了加强记忆,吸引学生注意力;幻灯的配合可避免学习过程的枯燥,达到愉快学习的目的;并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活动三:学生讨论自己心中的小康以及小康标准,拟定指标。

设计意图:因为每个学生心目中都可能会有对小康生活的是设想,所以可以充分地让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并对这些想法展开讨论总结。从而延伸到课本上面的《全面小康基本标准及达标情况》表格,让学生正确认识小康的标准。既然学生有自己的想法,那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些小康指标,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小康指标的认识。

活动四、活动五针对的是本课第三个框体《还是很多人的梦想》,这一刻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懂得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离不开自己的努力。

活动四:讨论理解:总体小康(本课重点)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从两个角度来理解“总体小康”。角度一:总体小康指的就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阶段;在讲到低水平的小康时要重点强调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不全面的小康指的就是忽略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的发展,所以这个完全可以联系我们湘潭市治理六乱的典型事例来分析,从而可以更好的加深学生印象。角度二:为什么小康是还是很多人的梦想,正是因为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是比较低,还没有实现共同富裕,所以我们追求更高层次的全面小康社会。教材对这一部分内容涉及较少。教师应该注意补充。本框教材内容可读性强,但是内容抽象,比较难理解,教学时一定要注意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比如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家庭发生的变化等)进行理论分析,切不可泛泛而谈。

活动五:谈一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怎么做努力?

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怎么做”。首先,结合教材提到的总体小康社会的三个局限: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让学生知

道建设全面小康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然后要让学生,谈一谈自己能为实现这个目标做些什么。这一个活动是本节课的升华,实现情感教育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形成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活动六:读一读:对本课内容的总结。

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把本课所学的知识整理成一段通俗易懂的文字,通过学生整齐的朗读,巩固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充分调动社会教育合力,形成知识、能力的升华。

4、完成练习,巩固验收。

通过做适当的练习题,检测教学效果,以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让学生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① 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整理能力巩固知识,应用知识,学以致用。②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本课内容多媒体内容较多,所以在板书设计的时候,着重的是知识结构,力求清晰明了,让学生一目了然。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发现生活,并运用知识,理解生活,深入生活,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于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

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学习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识及其应用,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进一步探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

本章通过对汽车行驶速度问题的分析,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抽象过程,体会到现实世界中有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既有相等关系,也有不等关系,使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不等式.

2、主要知识结构

不等式的概念—→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

—→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以前接触到的代数式及方程等知识都具有唯一性,给定字母的值,能确定唯一的代数式的值,给定方程能得到唯一的解,而这一节所接触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却有无数个解,需要我们去用集合的形式来表示,这对学生形象思维来说是一个大的转变,所以我们将不等式解集的理解和表示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将不等式解集的概念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题学习力求达到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不等式的意义,不等式解的意义,并能判断出不等式的解.

2.理解不等式的解集,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经历问题的提出→分析→探索→类比的过程,体会到生活中数量关系的多样性,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数学思想.

情感与态度: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师生共同探索不等式的意义及找到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法学法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以讲学稿为载体,采用探索发现法,以问题为主线,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求解与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通过情境的分析过程,强化学生的主动探索,加强对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数学建模思想教学,体现新课程标准里,对重要的概念和数学思想呈螺旋上升的原则.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

1、导入新知,解释疑难

(1)不等式的概念

通过对前面情境的分析,学生对生活中的不等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对进一步了解不等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此时再引入新的情境,让学生去分析其中的不等关系,学生乐于接受.

问题: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A地50千米,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

分析:设车速是x千米/时.

从时间上看,汽车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则以这个速度行驶50千米所用的时间

不到 小时,即 ①

从路程上看,汽车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则以这个速度行驶 小时的路程要超过

50千米,即 ②

式子①和②从不同角度表示了车速应满足的条件.

(2)不等式的解和解集

在了解不等式之后,学生很容易将思维转移到什么样的值才满足这个不等式,光凭想像很难得出结果,此时利用多媒体的交互作用,让学生对未知数的值进行试探.比如:若速度为100千米/时,(多媒体演示)输入速度x的值为100,多媒体中的汽车随之进行运动,观察运动的结果,满足题目的要求,所以100是这个不等式的解,从中得到不等式解的概念.

如果学生对这个演示过程感兴趣的话,鼓励学生多进行试探,比如再输入80、75等,同时穿插一些不满足题意的值,如40、50等,便于进行对比,寻找这个不等式的解的范围.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不等式的解到底有多少个?

2、这些解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

学生回答后,从中归纳得到:只要是大于75的数都满足这个不等式.用集合的形式表示为 ,从而得到不等式解集的概念:使不等式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叫做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

(3)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多媒体演示)画数轴表示不等式解集的过程.

然后在黑板上按四步引导学生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画数轴—→找点—→描点—→牵线

2、归纳类比,寻找解集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四)归纳总结,知识回顾

师生合作,共同归纳.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老师进行引导、整理.归纳时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什么叫不等式?什么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什么叫不等式的解?什么叫不等式的解集?

怎样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五、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