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睡着了》说课稿

荟萃库 人气:3.15W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风睡着了》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风睡着了》说课稿

《风睡着了》说课稿1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二册第22课《风睡着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学生在阅读中“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较好的语感。”本课主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草原和树林对风说的话。知道植树种草可以保护环境,阻挡风沙。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本单元共安排了4篇课文,从不同侧面介绍了科普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力求与一年级小学生的社会、家庭、学校生活相联系。《风睡着了》是第二篇,这是一篇保护环境的童话故事,它告诉孩子们,植草种树可以防风、防沙尘。课文共两个自然段,一是写风经过草原,带走的只有草原的清香;二是写树林阻挡了大风,风躺在树林的怀抱里,在树叶沙沙的催眠曲中,慢慢地睡着了。通过童话故事的形式让孩子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学生情况分析:

知识技能方面:

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理解课文的能力,教师还有交给学生方法,通过教、扶、放逐步使学生能独立学习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方面:

教材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用生动的语言使文章充满情趣,学生喜欢阅读,喜欢比赛朗读。喜欢小组合作学生,喜欢生生、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形式,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认识本课的生字、认读字。指导写好左右结构的字,“城”“经”“怀”。

3、知道植树种草有利于保护环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指导写好三个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理解风为什么睡着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肯定非常喜欢童话吧,说说你都听过哪些童话故事?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一篇童话,板书课题:风睡着了。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吗?我们学完课文就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

1.打开课文22课,自己读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下课文里的内容。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学习生字:

a.看笔顺跟随表。

b.分析字形,观察结构。

c.交流记忆方法。

d.指导书写“带”字。

e.描红,书写。

三、精读课文:

1.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想想刮大风时什么样,风声又是什么样?

风渐渐地小了,不刮,又是什么样?

3.读课文,理解“慢慢睡着了”就是不刮风了,是草和树的作用。

4.戴上头饰分角色朗读。

5.抄写句子:指导方法。

四、整体朗读课文。

五、作业:草原和树林把大风挡住了,让我们能生活在干净舒服的环境中。我知道你们还有好多话想说,你们可以照着老师提示的句式把想说的话写一写。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利用朗读手册评价学生朗读。

2、学生背诵情况。

六、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识字的分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突破了难点,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2、朗读是这节课的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以读带讲。朗读形式有:师生对读,自由读,指名读。

3、通过引导,学生基本能感悟草原和树林对风说的话。知道植树种草可以保护环境,阻挡风沙。

《风睡着了》说课稿2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这是一篇保护环境的童话故事,主要写了在草原和树林的努力下,狂风被制服了。它告诉孩子们,植树造林可防沙尘。其中的道理只要求学生大体了解,并不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对课文中的一些拟人化描写,主要是通读,大体知道意思,在教学中不宜作过多地解释。朗读课文要贯穿教学的始终。在朗读时还可以做一些大风和树林的头饰,让学生带着头饰分角色朗读,以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指导朗读时,还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会,以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保护环境的童话故事,主要写在草原和树林的努力下,狂风被制服了。它告诉孩子们,植草种树可以防风、防沙尘。

(2)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生字。同时,这学期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表达时,基本能做到根据自己的需要发表一定的见解。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图片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信息技术把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恰当地使用评价机制,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让学生更愿意学习。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认读字。指导写好左右结构的字,“经”“怀”。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草原和树林对风说的话。知道植树造林可以保护环境,阻挡风沙。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指导写好2个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理解风为什么睡着了。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老师让同学们回家读了几遍课文,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出示课题风睡着了)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吗?(学生会说:风为什么睡着了?风在什么地方睡着了?等等一些问题。就为下边的学习做了一个铺垫。

2、同学们刚才提的问题非常的好,那让我们带着问题到书中去找答案吧!请打开书P108页,我们来继续学习22课风睡着了。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们已经对本课有了一些了解,课着的一些激情导入可以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到课文中继续学习。

(二)、初读课文

1、老师先来检验一下大家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2、要想把课文内容读明白,光会读一些词语是不行的,还应该把词语的意思理解清楚。现在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在文中感悟一下它们的意思。

3、如果打乱了这些词语你还能读读吗?

4、刚才的词语大家都读对了,但要想知道风为什么睡着了,光把词语读会了,把课文读通顺了还是不够的,我们要带着问题去读,才能知道风为什么睡着了。

5、老师想问问同学们,风都经过了什么地方?

6、那风经过草原都干了什么?它又是怎么说的呢?

7、谁来读一读?这时你就是草原,你是怎么对风说的?

8、从你的读中我听出来了,你是不会让风卷走黄沙的,那风从你们这儿带走了什么?(风经过草原,带走的只有草原的清香).

9、风没从草原带走一粒黄沙,可风还是没有善罢甘休,又奔跑着,吼叫着来到树林。你们现在就是勇敢的树林,你们对风说了什么?

10、谁来大声地对风说一说。

11、要想让这么大的风在你这儿好好休息休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你又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可能回答:

(1)我让自己的枝叶茂盛些,一棵棵地树就能把风挡住。

(2)我让大树手拉手,一起挡住大风。

(3)我们很团结,多大的风也不怕!

15、你们看,在树林里有成千上万的树木,一棵挨着一棵,而且每棵树都长得很茂盛,就像撑起了一顶顶密密实实的大伞,再大的风也能挡得住!树林,让我们一起勇敢地对风说吧!

16、你们这么勇敢,风躺在树林的怀抱里,在树叶沙沙的催眠曲中,慢慢地睡着了。

(三)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风为什么睡着了吗?

(学生可能会说:草原和树林的功劳很大。这时你可以说:植树造林的好处可多了,他可以把大风挡住,我们就不会再见到那种风沙的天气了。不信我们来看一看,这时可以让一些幻灯片,让学生知道植树造林可以防风沙.

(四)作业

草原和树林为我们挡住了风沙,我们才能在这么舒服的环境里学习,让我们带着对草原和树林的感激之情,再把课文读一读.(分角色,女生读草原的话,男生读树林的话,老师来读旁白)。

板书:

22风睡着了

草原树林

清香慢慢地睡着了

五、教学效果评价

1、能够正确地读词。

2、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做到积极主动,并能读出语气。

3、学生的自读自悟较到位,可以通过朗读,品读词语、句子来表情达意。

4、对草原、树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知道它们有防风沙的作用。

六、设计特点

1、本设计从字词入手,体现了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交给了学生学习方法。

字词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们扫清朗读的障碍,从而更加流利,准确的朗读课文。能够更好的感悟文章,知道草原和树林具有防风防沙的作用。

2、巧妙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如:在引导学生读风的来势汹汹时,除了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想象、描述外,还播放了狂风怒吼的音乐。又如:最后风在树林和草原的抵挡下,渐渐变小了,又适时播放了音乐,那么学生就会把自己完完全全投入到这个情境中,从而很好把握文章的内容。

3、渗透指导朗读方法。

本课中指导风经过草原后,带走只有草原的清香时,不只强调某个字词该读大声或是读小声,而是让学生读出风经过草原时带走了什么,没带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