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颜色》教案设计

荟萃库 人气:1.6W

《土壤的颜色》教案设计

《土壤的颜色》教案设计

第一课 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学目标:

1.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来研究土壤。

2.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会观察、描述、记录;

3.了解土壤与生命有密切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谈话: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挖土。你们知道,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吗?

2.谈话:关于土壤,你知道些什么?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3.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老师根据现有条件,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

二、实地考察土壤并采集土壤样品

1.根据实际情况分小组活动

学生挖开土层,观察在土层下看到了什么,并记录。

2.小组交流:描述自己看到了什么。

3.注意观察土壤中“居民”的'生活,它们都在干什么?

4.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三、感性认识,提出设想,深入研究

1.让学生回忆以往认识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善于让学生在平时探究活动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也要善于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

2.教师给学生提供放大镜等工具和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活动过程:

(1)让学生取一些采回的土样放在纸上。

(2)观察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

(3)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写在活动记录上。(科学教材第62页)

3.组织学生讨论观察到的结果。

谈话: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推荐一名同学把本组发现和疑问告诉大家。

2、了解土壤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2.知道沙、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

 3.意识到自己感观的作用,形成探究意识。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沙子、黏土和壤土若干,一堆新鲜的当地土壤。自制过滤装置三套。

学生准备:每六个学生一组,每组学生准备:沙子、黏土、腐殖土、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试管夹、玻璃棒、纸巾、一杯水、搅拌棒、盘子、放大镜、表格等。

 三、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土壤的颜色》思考:我们这里的土壤属于什么颜色?适宜种怎样的植物?

2.提问:关于土壤,你还想知道哪些呢?

3.学生说一说。

4.教师小结:说得很好!大家想知道有多少种土壤?土壤里有些什么?怎样分类?我们周围的土壤属于哪一类?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一样?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研究吧。

(二) 自主学习

▲做一做

1.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2.学生选择性实验:(出示友情提醒)

3.交流1:(用烧烤法认识土壤中的成分)

(1)烧了一会儿,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了土壤里有什么?

(2)教师相机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及友情提醒。

4.交流2:(用沉淀法认识土壤中的三种成分)

(1)把土块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你有什么发现?

(2)教师相机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及友情提醒。

5.小结:把土块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可以看到水面上飘浮着一些东西,这是土壤中动植物腐烂之后形成的物质叫腐殖质,再细看一下水中的土块,你会发现它在水中明显地分成三层:上面一层颗粒较细,是黏粒;中间一层中等颗粒为粉粒;下面一层颗粒较大的是沙粒。人们根据下面的三种土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是哪三类?请看这里的介绍。

▲看一看《播放土壤的分类》

1.讨论交流:

2.教师归纳: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板书)

▲议一议:

1.谈话:那么,这三种土壤有什么特点?又适宜种植那些植物呢?请大家来看老师做一个实验,这个实验老师请三位同学合作完成,老师这里有沙土、黏土、壤土这三种土壤,请这三位同学同时往这三种土壤里倒进相同量的水,请大家注意观察:哪种土壤中渗出的水最多?这说明了什么?

2.教师小结:不同土壤里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那么,根据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你们觉得沙土、黏土、壤土适宜种植那些植物呢?

3.播放课件《土壤种植》。

 四、板书设计:

1.水

空气

腐殖质

2.了解土壤

黏粒→黏土

微粒 粉粒 壤土

沙粒→沙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