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课堂教学

荟萃库 人气:2.11W

乡愁》是一首新格律诗,也可以说是一篇带有淡淡哀伤情思的美文,内容短小却含义深刻。

《乡愁》课堂教学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乡愁》是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诗歌。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本诗语言简洁凝练,形式整齐,朗朗上口,并且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二)学情分析

以往学生对学习现代诗兴趣不高,认为现代诗不如古诗凝练传神,而且由于年龄及家庭多方面的原因,大多数学生没有离家在外的经历,家中也没有至亲与自己相隔万里。对于作者的思乡之痛,感受并不深刻。但是,他们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富于幻想,所以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中发挥视频的冲击力和音频的渲染力,很容易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在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同时,能将之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希望本诗的简洁优美、朗朗上口,会使学生爱上现代诗。

二、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会与欣赏诗歌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让学生体会美。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创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朗诵感悟诗歌,以读代讲,

2.情境渲染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展示作者的心路历程,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

3.自主、合作探究阅读法: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敢于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中,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及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诗歌情感。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请大家伴随着音乐一起朗诵于右任先生的这首《望大陆》。

2.导人新课

“山之上,国有殇”字里行间书写的是那份永远也无法踏上故土的痛楚,这就是乡愁,千百年来,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描绘过这剪不断的故国之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作,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余光中先生的《乡愁》。

〔设计意图:于右任先生的这首《望大陆》中深情的呼唤,配以古曲《哀郢》,能使学生一下子感受到那种深沉的故国之思,很快进入诗歌情境。〕

(二)读愁

1.潜心聆听

(1)初步感知,请学生思考并讨论诗歌应把握的节奏、重音、感情基调及语速。

(2)各组交流探究结果。

①节奏划分:以第一小节为例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②感情基调:深沉、哀伤

语 速:舒缓、稍慢

(3)带着对诗歌的初步感知,请大家聆听名家朗诵,听的过程注意细节的处理技巧。

2.咬文嚼字

(1)诗歌虽短,但从结构到用词无一不别具匠心,请大家努力挖掘字里行间隐含的深意,把你的发现、收获说与大家分享。

(2)总结归纳

①归纳结构

②写作特点

语言:叠词、数量词的使用:很小、很轻的事物反衬出感情的浓烈

结构:时间顺序:人生四个阶段

整齐划一的结构:句式一样、字数相同

情感:托物寄情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感情的逐步升华:个人思亲——国家统一

〔设计意图:有人说,诗歌只有通过朗诵才具有完整的生命,学生如果能读出情感,读得动情,那么对于诗歌的把握也就基本到位了。名家深情的朗诵配以如泣如诉的《思乡曲》的旋律,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情境,并能准确地把握住了名家朗诵时对的个别词语的处理、升降调的把握,并能分析出这样处理的意图。〕

3、情感渲染

(1)播放一段白岩松采访余光中的视频。

(2)配以荡气回肠的《英雄曲》,教师朗诵余光中先生的一段自述式散文中的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