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与作文7篇

荟萃库 人气:2.43W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阅读与作文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阅读与作文7篇

阅读与作文 篇1

时光如流水一般,转瞬即逝。转眼间,我们就要毕业了,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学习压力。

升学考试紧迫在眼前,学习上的压力自然会大不少。但随着学习任务的家中,有一个问题被忽略了。

那就是课外阅读。现在,随着学习压力的加重,不好同学在课外书方面松懈了。中午,我特地去图书角转了一圈,里面的书几乎一本都没少。想想前些日子,我们班的课外阅读氛围是很浓的。下课后,同学们最爱的活动就是捧着一本书在座位上读得津津有味。图书角里的一些老师推荐的好书想要借,必须早早到校去“抢”,去迟了就没得借了。

现在却无人光顾图书角了,不是因为不爱课外书了,而是学习压力太大,根本没时间去读了。我也感同身受,以前,我每天晚上都有近一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现在却“拜”在了语数英的“门”下。

课外书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写作本领,也能呵护我们的心灵,如同我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为了学习,牺牲掉课外阅读,真的值得吗?

是否改为了学习而放弃课外阅读?这个答案,我还没有找到。

阅读与作文 篇2

书可以让我增长知识,书可以让我体会到乐趣,书可以让我从烦恼中走出来……

小时候的我,并不爱看书就知道玩,直到有一天爸爸从定王台买回一本《安徒生童话》的书,里面既有插图,又有文字,我却觉得不好看,便把它丢到角落里了,自己便去玩了。直到有一天,我玩得无所事事,在角落里发现了这本书,便拿起来随手翻了几页,我立刻就被精美的图画给深深地吸引住了,把所有图画都看了以后,我就开始看文字,文字比图画更加精彩,不光叙述了故事,还说了道理,原来看书可以获得这么多。

因为爱上了看书,又一次我把家里的书都看完了,我和姐姐就跟爸爸说:“爸爸,我们去超市看书,可以吗?”征得爸爸同意之后,我和姐姐跑出了家门,直奔超市,到了三楼后,我拿起了一本故事书,姐姐也拿着故事书,拿到书后,我直接看,什么也不说,看呀看……终于等到我把一本书看完后,去看了看头上的钟表,已经6点了!我跟爸爸说好5点回家,怎么6点了呢?哎哎呀!我和姐姐赶紧回去,不然就要被爸爸数落了……回到家后,爸爸没有批评我们,还说要按时回家就行了。

著名的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我们一起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阅读与作文 篇3

试卷:

天津

题目: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形式:

材料作文

主题

现代科技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阅读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材料分析:

列举了现代社会中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书阅读,互联网和多媒体都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考生需要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描述自己对“青年人阅读方式”的态度,鲜明表达观点。

立意角度及素材

立意一:坚持选择传统的阅读方式

立意二:传统的阅读方式之外,使用互联网和新兴媒体,采用“碎片化”阅读等方式,多渠道获取信息

立意三:(推荐)载体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阅读的内容。这种内容不仅仅是单纯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蕴含于其中的思想与观点。青年人除了从阅读中获取知识本身,更需要从中培养提取、筛选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进而形成价值观。

特别注意:

1保持近年天津卷的命题难度和特点,审题难度不高,区分度高,不容易跑题;

2论述胜于素材

3“科技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主题的延续

4“阅读”主题:阅读的内容本身,阅读给不同人群的影响,阅读在不同时代的方式

难易度:

阅读与作文 篇4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会碰到许多的困难和问题。在面临这些未知的问题的时候,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感到恐惧、退缩,在内心里把这些困难放大,反而产生了更多的烦扰。

林肯还小时,父亲的一处农场上散落有许多石头。一日,林肯的母亲建议将那些石头搬走,但林肯的父亲说,如果可以搬,主人就不会将其出卖。就这样,那些石头就一直立在那儿。直到有一天,林肯的父亲去城里买马了,在母亲的再次提议和带动下,那些石头很轻易地就被搬走了。其实,那些石头并不是林肯父亲想象中的山头,而是一些孤零零的石块,只要往下掘一英尺,就可以使它们晃动。

有些事情,一些人之所以不去做,只是他们认为不可能成功。实际上,有许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的想象之中。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1796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很有数学天赋的19岁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前两道题在两个小时内就顺利完成了。第三道题却使他感到非常吃力。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困难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他奋斗了一个通宵。当窗口露出曙光时,上天也向他露出了微笑——他终于完成了这道难题。见到导师时,青年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竟然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

导师接过学生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是你自己做出来的吗?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导师,回答道:是我做的。但是,我花了整整一个通宵。导师请他当着自己的面再示范一次,青年很快做了出来。导师激动地对他说:“你知道吗?你解开了一桩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决,牛顿也没有解决,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是一个真正的天才!”

原来,导师也一直想解开这道难题。那天,他是因为失误,才将写有这道题目的纸条交给了学生。每当这位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可能永远也没有信心将它解出来”。这位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当高斯解一道两千多年的数学难题时,仅仅把它当作是一般的数学难题,所以他没有恐惧,没有对自己怀疑,反而信心百倍,仅仅用了一个晚上便解出了世界数学史上的难题。

人生路上难免会遇上一些困难,但如果我们在做事之前,总是潜意识的把困难无限的放大,把困难时做不可逾越的山头。那生活就会像泰戈尔所说的那样:“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相信自己,移开困难上的放大镜,奋力一搏,你会发现困难只是一块块可以搬走的石头。

阅读与作文 篇5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作文与运思朱光潜

①作文章通常也叫做“写”文章,在西文中作家一向称“写家”,作品叫做“写品”。写须用手,故会在中文里有“眼高手低”之说。这种语文的习惯颇值得想一想。到底文章是“作”的还是“写”的呢?创造文学的动作是“用心”还是“用手”呢?

②一般人作文往往不先将全部想好,拈一张稿纸,提笔就写,一直写将下去。他们在写一句之前,自然也得想―番,只是想一句写一句,想一段,写一段;上句未写成时,不知下句是什么,上段未写成时,不知下段是什么;到写得无可再写时,就自然终止。这种习惯养成时,“不假思索”而任笔写下去,写得不知所云,也是难免的事。文章“不通”,大半是这样来的。

③这是一个极端,另一个极端是把全部作品都在心里想好,写只是记录,像克罗齐派美学家所主张的。苏东城记文与可画竹,说他先有“成竹在胸”,然后铺纸濡毫,一挥而就。“成竹在胸”手是成为“腹稿”的佳话。这种办法似乎是理想的,实际上很不易做到。

第一,我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所能及的范围有一定的限度,把几千字甚至几万字的文章都一字一句地记在心里,同时注意到每字每句每段的线索关联,并且还要一直向前思索,纵假定是可能,这种繁重的工作对于心力也未免是一种不必要的损耗。

其次,想到一点意思,就必须把它写下来,否则那意思在心里只是游离不定。好比打仗,想出一个意思是夺取一块土地,把它写下来就像筑一座堡垒,可以把它守住,并且可以作进一步袭击的基础。

第三,写自身是一个集中注意力的助力,既在写,心思就不易旁迁他涉。

④我个人所采用的是一种折中办法。在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方八面地想。想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了为止。这种寻思的工作做完了,我于是把杂乱无章的小标题看一眼,仔细加一番衡量,把无关重要的无须说的各点一齐丟开,把应该说的选择出来,再在其中理出一个线索和次第,另取一张纸条,顺这个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纲要。这纲要写好了,文章的轮廓已具。每小标题成为一段的总纲。于是我依次第逐段写下去。写一段之先,把那一段的话大致想好,写一句之先,也把那一句的话大致想好。这样写下去时,像上面所说的,有时有新意思涌现,我马上就修改。一段还没有写妥时,我决不把它暂时摆下,继续写下去。

⑤寻思是作文的第一步重要工作,思有思路,思路有畅通时也有蔽塞时。在蔽塞时,我们是否就应放下呢?

⑥福楼拜有一封信札,写他著书的艰难说:“我今天弄得头昏脑晕,灰心丧气。我做了四个钟头,没有做出一句来。今天整天没有写成一行,虽然涂去了一百行。这工作真难!艺术啊,你是什么恶魔?为什么要这样咀嚼我们的心血?”但是大凡优秀的作品未始不从这种艰苦奋斗得来。元遗山与张仲杰论文诗说:“文章出苦心,谁以苦心为?”大作家看重“苦心”,于此可见。就我个人所能看得到的来说,苦心从不会白费的,思路太畅时,我们信笔直书,少控制,常易流于浮滑;苦思才能拨茧抽丝,鞭辟入里,处处从深一层着想,才能沉着委婉,此其一。苦思在当时或许无所得,但是在潜意识中它的工作仍在酝酿,到成熟时可以“一旦豁然贯通”,普通所谓“灵感”大半都先经苦思的准备,到了适当时机便突然涌现,此其二。难关可以打通,平路便可驰骋自如。苦思是打破难关的努力,经过一番苦思的训练之后,手腕便逐渐娴熟,思路便不易落平凡,纵遇极难驾驭的情境也可以手挥目送,行所无事,此其三。

⑦大抵文章的畅适境界有两种,有生来即畅适者,有经过艰苦经营而后畅适者。就已成功的作品看,好像都很平易,其实这中间分别很大,入手即平易者难免浮浅,由困难中获得平易者大半深刻耐人寻味,这是铅锡与百炼精钢的分别,也是袁简斋与陶渊明的分别。王介甫所说的“看似寻常最奇倔,成如容易却艰辛”,是文章的胜境。

(本文有删改)

3.第①段加点词“眼高手低”用于表达写作的某种状态时的意思是。(2分)

【考纲考点】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分值占比】必考,2分

【易错点】词语的意思不理解;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不清。

【创新点/变化点】无

【解题思路】先理解词语的本义,同时要关注词语的词性,放在句子里结合句子内容要将词语的关键要义解释清楚。

4.以下诗句作为第⑥段划线句例证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吟成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D.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考纲考点】分析所用材料、方法的作用。

【分值占比】非必考,3分

【易错点】不理解选项中诗文内容;文章中论述的要点把握不清。

【创新点/变化点】无

【解题思路】读清每一个选项,同时注意题干中选择恰当还是不恰当,读题要细致。看论据的侧重点哪个与例句中侧重点不一致。

5.以下对“文章的畅适境界”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生来即得的畅适,缺少艰苦经营,成不了好作品。

B.袁简斋的作品不如陶渊明,未达到畅适的境界。

C.苦心经营而得的平易是文章的胜境。

D.只有经过苦心经营才能使作品达到畅适的境界。

【考纲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分值占比】较为常考,3分

【易错点】这类题可能偷换概念,曲解文意,对文章内容不够清晰,可能会出现错误。

【创新点/变化点】无

【解题思路】结合文章内容,校对选项,选择能够与文意相符并且能够解释题干要点的语句。

6.能依据文意做出推断的一项是( )(3分)

A.没有预先运思,就不可能写作。

B.尽管有天才作家的轻松成功,但绝大多数作家的成功来自“苦心”。

C.作者认为要严格按照作文前运思的结构进行创作。

D.有了苦思的训练,就能手挥目送创作中极难驾驭的情景。

【考纲考点】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

【分值占比】常考,3分

【易错点】会考查到各种关系,容易判断错误。

【创新点/变化点】无

【解题思路】需要了解掌握各种关系,能够分辨出各自的区别,并分析文中内容的所表现的关系进行推断。

7.评析②③段在全文论述中的作用。(5分)

【考纲考点】评析文章所运用的材料、方法的逻辑性

【分值占比】较为常考,5分

【易错点】分析作用不够全面,同时评价不够得当或者未评价。

【创新点/变化点】无

【解题思路】评析段落需要有内容的解读,需要概括内容,同时考虑内容对于论述的作用,是否有佐证文意、是否有进一步论证论点……,同时也要考虑结构上的作用。分析完要进行评价。

阅读与作文 篇6

小时候,读书是一种奢侈。我出生在xx平原的庄户人家,在改革春风劲吹的初期,大家为刚刚解决了“温饱”而欢欣鼓舞的时候,阅读对我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

记得读小学时,每到星期天,父母带我去集镇玩,我会执拗地要求他们带我去新华书店。当目光停留在书架上一排排新书不肯移步的时候,我都会壮着胆请营业员把我心仪的书递给我。那散发着清香的书,我不敢用手去摩挲,眼睛触及那标识得清清楚楚的`价格时,我犹豫着把书还了过去。我清楚地知道,那是父母一天的工价。我没有勇气提买它的想法,而是勇敢地拉走父母,故作懂事地说,“我们以后再买吧。”

每每这时,母亲会给几个硬币,我短暂的幸福时光就开始了。我像一条灵动的鱼儿,甩开他们的庇护,在熟悉的巷陌中找到自己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小人书摊子,在一排低着头翻看连环画的孩子堆里,挤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伸手拿下细绳子上挂着的小人书,埋头阅读。半天过去,当办完事的父母找到我的时候,我已看得昏天黑地。在回去的路上,我坐在自行车的大杠上,绘声绘色地讲述今天看到的书,是《小兵张嘎》或者是《哪咤闹海》……那时间,回家的路是快乐的。

“以后再买”,终究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在无数的“以后”之后,我长大了。其间,偶尔不知从何处来的用以包裹东西的一张旧报纸,就足以支撑我小半天的阅读。还有就是村里的读书人家,逢到雨后的艳阳天,便会晒书,这时候我看书的机会就来了。我可以立在阳光下,汗涔涔地肆意地读着每一本书,汗水一滴一滴地落在晒书的竹匾里,滴在书页上……我翻翻这本,读读那本,那是乡村孩子多么幸福的时光呵。我知道,看也就是站着或蹲着看了,一般人家是不会借的,除非是自家的亲戚。一直到太阳偏西,人家收书了,我才意犹未尽地放下来,饥肠辘辘而又一身满足地往家走,满心记得的是一大堆内容丰富、风格迥异的书。《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三字经》,不管理解与否,囫囵吞枣地看了一脑袋,有待日后慢慢消化反刍了。

上初中了,每天陪我上学的是书包里的教科书和一两本课外书。那时候班里图书角里的《三国演义》、《居里夫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和同学们互相交换着看。遇到好书大家抢着、读着、交流着。

阅读伴随着我的童年、少年,贯穿了我的小学和初中时光。我的世界里因为有了阅读而色彩斑斓,精彩万分。

再后来,我选择了师范学校的幼教专业,来到城里读书。学校的图书馆和校外的公共图书馆成了我肆意徜徉的知识海洋。我像一块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长期阅读的习惯,让我形成了阅读型的性格,有独自阅读时的沉静,也有与书友交流时的推心置腹和酣畅淋漓。

阅读的世界永远是暖色的:风是轻盈的,水是柔顺的,空气是灵动的,来来往往的人是善良的。在书的世界里,我可以和圣贤们隔空对话,无论年代、种族、信仰和千百年的穿越,让我感受到他们的思想在新时代的潮流中熠熠生辉、日久弥新,有那么多的令人心领神会的共鸣。我不仅阅读幼儿教育方面的书籍,也涉足艺术、哲学、历史、医学、天文、地理,因为我知道“功夫在画外”的道理。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是一个教育的行家,还应该是通晓各类知识的杂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样孩子们才会喜欢她。

我一直在问自己,什么是阅读,为什么她有如此的魅力,让我如痴如醉?

我总是觉得,阅读,是生机勃勃的种子,只需一粒。就可以把荒漠变为森林或者牧场,其间流水潺潺,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永远都是春天的色彩。

阅读是晶莹剔透的水珠。在书的世界里,折射出的都是智慧的光芒,书籍是智慧女神雅典娜手中的魔杖,点亮人们蒙昧的眼睛,让聪慧无处不在地闪烁着。

阅读是绚烂多姿的画卷。生旦净末,人生百态,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世事变迁,这里有你看不腻的连续剧,这里也有你心中最想表达的情感。这里有历史,也有未来,有沉重,也有希望,有叹息,也有回响。阅读的世界,和我的现实人生平行,一路相伴,彼此取暖,渐行渐远。

再后来,我有了可爱的女儿,成为了一位幸福的母亲。当我和孩子还是一体的时候,我用阅读给她做胎教,一盏台灯下,温暖的光线,无需清茶或者曼妙的音乐,就是一本书,我静静地阅读着,经常也会轻声地读出来,面对愈发频繁的胎动,我想我的孩子一定在和我一起感受阅读的快乐。

阅读与作文 篇7

虽然这些年总是抱着书籍,白天黑夜地啃着。有些啃得津津有味到了如痴如醉的忘我的境界,但也勉不了有些是硬着头皮啃下来的。

人们喜爱文字,喜爱看书。有些看书抱有一定目的,比如为了懂得更多知识,对世界有更多了解;比如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及欣赏能力,完善自我;又比如纯粹为了消磨时光,阅读一些毫无意义的快餐书籍。

我并不热衷于所有书籍,阅读在我成长过程中占有的时间并不是特别多,但有绝对的厚度。我热爱那些朴素简约的文字,热爱那些真诚不虚伪的文字,热爱那些能说到自己的心坎里、阅读完毕后深深刻在脑海里的文字。华丽的字句和成语固然让人眼前一亮,觉得文采非凡,但这类文章看多了便会产生审美疲劳,无法一个字一个字地去品味。充满文学色彩的字词若不细细琢磨,绝对和看一张白纸无丝毫区别。

儿时热爱《安徒生童话》是因为它里面充满了孩子固有的天真、善良和单纯。故事情节不给予人庸俗感。海的女儿善良纯情,野天鹅王子和公主之间无与伦比的情感,丑小鸭的可爱和纯洁,除夕夜在街头卖火柴的女孩……这些都是抹不去的记忆。少时极度痴迷于沈石溪的动物世界,《狼王梦》中对狼的描写极其生动,朴实真诚的文字,扣人心弦的情节都叫人夸好。一只只小狼都离母狼而去,辛苦的培育化为泡沫,令母狼不得不放弃狼王的梦想。它是我第一本看完之后忍不住泪流满面的书,刻骨铭心。如今,我沉醉于《培根随笔》。这本充满人生哲理、为人处道的书给予了我许多埋藏于潜意识的启示,谈美,谈虚荣,谈死亡……仿佛在为我上人生的课堂,受益非浅。

方才一口气看完了《读者·原创版》——《亲爱的我,你好吗》,心像被洗了一遍似的纯净。青春,呼啸而过。我们在成长,在努力,在回忆。青春如同人生的夏季,在这个一去不返的盛夏里,我们感受着酸甜苦辣,我们会勇敢地去冒险,会患得患失,会变得成熟,拥有萌动的情感……阅读作者经历的同时,仿佛也在以一个读者的视角浏览自己的青春,倍感青春的美好与珍贵。

能触动心灵的文字才是好的文字。阅读是精神不可或缺的食粮,它会在大脑某个角落,在某个地点某个时间默默地发光,照亮我们前方充满希望、迷茫和困难的未来。阅读伴随我们的成长,它未必时刻都是你的伴侣,但它是唯一一个在你需要帮助时永不抛弃你的朋友。当在书中找到自己的那一刻,会无比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