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春节的作文1500字锦集5篇

荟萃库 人气:1.33W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的作文1500字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春节的作文1500字锦集5篇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1

快过年了,大家走街串巷,忙着办年货。

街上货物琳琅满目,购物者是多之又多,你看,一些女士们正在商店选购新年礼服呢,周围围着一群可爱的小天使,笑嘻嘻地吵着闹着要买新衣服、新玩具。这些妈妈被吵得没办法,只好放下手中已看好的衣物,先带宝贝们一阵狂购后,再来为自己添置。

对不起,不好意思,把你的衣服弄脏了。这时突然传来一句道歉。怎么回事?原来一位大伯刚买完鱼出来,不小心将正在购买年画的几位小姑娘的衣服弄脏了。没关系!小姑娘笑嘻嘻地拿着刚选好的年画又走进了另一家商店。这位大伯也笑哈哈地走了。

哈哈哈那边又传来了一阵阵笑声

除夕之夜

嗤,嗤,嗤的几声,天空盛开了几朵鲜花,五彩缤纷,原来是几位小朋友在放烟花。又是几声清脆的爆裂声,漆黑的天空顿时变得一片通明,原本墨一般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明亮的彩灯照耀得清晰可见,远处的群山也依稀可辨。随着鲜花的盛开,顿时传来一阵惊喜的欢呼声。小河之畔,时而隐现一张张仰望天空的笑脸。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漫延。

一家人围着大圆桌,吃着热气腾腾的团圆饭,看着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等待着新年的到来。

走亲访友

恭喜发财!一阵阵问候传入耳中,原来是路上走亲访友的熟人互致问候。而伙伴们则是跑东家串西家,跟你拜个年!手中的钞票也多了起来,甚至手中还会赚得一大把香烟。而这大多是送给自己的老爸,有时也会试着抽一下,可咳嗽几声只好把它扔掉了。小姑娘们则在一起咬着嘴皮子悄声细语地说着什么。大人们在一起谈谈家常,老人们则在儿女们的陪伴下观看着TV节目,精彩的节目时而惹得老人们会心地笑个不停。

过新年,喜洋洋,家庭大团圆,每个人都春风满面,每个人都嘴角流油

关于春节作文600字二:在每个崭新的日子里,快乐的呐喊着。不经意间。猛的抬头发现世界变了。从昨日的简单朴素变成了今日的绚丽和热闹。不知何时,那硕大的红灯笼跳上了高楼,在风中调皮的摇动这发福的身躯;还有那一泻千里闪着这金灿的亮光的对联,在各自比拼着这看谁更有才不经意间,春节却踏着轻盈的脚步到来。

逛庙会

拖着沉重的步子终于来到这美丽山村的小镇上。老远就听到了叫卖声。走近一看,傻眼了,眼前满是姹紫嫣红穿着艳丽服饰的人们在窄小的街道上移动着。既然来了,当然是冲啊。老板,这中国结怎么卖啊这个,这个好看着咧,买个挂在家可以保一生平安,很便宜,五块一个。姑娘买几个吧!便宜点吧,老板四块一个怎样,我买四个,大家都发财吗!好了,卖你,下次再来!老板,来几串冰糖葫芦!好咧,冰糖葫芦好看,红似火,来年一定红红火火!小哥,夹几片臭豆腐试试!欧可,臭豆腐,十里飘香

庙会上,你不仅可以购物,品尝小吃,各取所需,热闹非凡。更重要的是你可以欣赏到独具民间风情的说书和皮影戏。说书先生穿着大红棉袄,绘声绘色的将古典名着给你娓娓道来。时喜时悲,时紧时松,引得观众满是喝彩。皮影戏我还是见头回,挺有趣的。几个小人儿互相叫嚣着,时踢腿,时鞠躬,像是在给予观众们道祝福一般

庙会上的一切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

吃年饭

一波未来,一波又起。大年三十没有一秒是平静的,五点未到,炮声四起。开饭了,在满桌的佳肴中,有两样是必不可少的。其一,年年有鱼—预示着全家富贵吉祥有余。其二,是合家团圆的汤圆;预示着全家团圆美满甜蜜之意。特制的大团桌上,父母兄弟围着坐。我和几个小鬼则草草的吃过饭,便冲出去放烟火去了;而那些好久不见的大人们,倒杯酒互相道唱着兄弟,来,干杯,祝你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好,我也祝你恭喜发财,干杯。爹,我敬您一杯,祝您老身子骨越来越结实!我祝你事业有成,年年有余团桌上,干脆响亮的酒杯声预示着来年的兴旺。大人们爽朗的笑声和热情的祝福预示着来年的灿烂。

饭间,家家户户又是放鞭炮,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成了连绵的一片,这一刻,过年的气氛也就更浓了。

拜年

吃完饭,七点一过大人小孩便又全出动了,三五个大人一桌麻将,一桌牌到凌晨。而小孩则二三十人一起结伴而行,家家户户去拜年,从那桥的小道的开端一路走过穿梭在丛林的小屋中间,打着自制的小灯笼,走过一家,一个接着一个的道来恭喜发财,恭喜发财那么这一家便会拿来大袋的糖果,依次发给每个小孩,顿时,他们脸上就洋溢着像阳光般灿烂温暖的笑容。偶尔,坐进去,女主人便会拿出自己家里的果盘请不知名的小客人吃。泡茶,极尽地主之宜的热情招待新年送祝福的小财神们。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2

年三十和母亲通话,电话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孩子的欢声,母亲的笑语,年味瞬间穿越而来。母亲说:"皓皓(我侄子,7岁。)在院里放炮,去集市上买年货,他只选炮,其他啥也不要。于是买了一大堆,就让他放个够吧,要不长大了想让人家放也不放了。"

就是啊,什么年龄玩什么,过去了就没那劲头了。不过我们小时候可没这待遇,那时候物质紧缺,放炮也要节约。

记忆最深的是在10岁以前,住大院子、土窑洞时,那些土得掉渣的"年",土墙、土地、木格窗里传递的温度一直保存到现在。

那些年,一过腊八,就开始收拾家了。先是清扫,里里外外,角角落落,细扫一遍。然后裱糊,整个窑洞的土墙上裱一层崭新的报纸,再贴上年画。最后糊窗,()一般用麻纸。后来就用父亲从太原带回来的工程绘图纸,白且细腻韧性好,不易被风吹破。糊完窗后贴上五颜六色的窗花,年就来了。

剪窗花是女孩子的游戏。几个小伙伴聚在一起,分工合作,批量生产。每人拿一个不同式样,在油灯上熏出来的模子,垫上几层五颜六色的纸,线缝固定,照着模子掏下去,一出就是好几张。

最复杂的款式自然要让最手巧的姑娘去剪,我的任务通常最简单,好在没人嫌弃。剪完之后,自己先挑一个喜欢的颜色留下,其他的分给小伙伴,关系好的,会单独多送几张。欢蹦乱跳回家时,手里攥着的是喜悦,更是温情。那个曾经送我窗花的巧手姑娘,我清楚地记得她的模样,但名字已然忘记。

关于年画,印象最深的有三幅。一是两名女拖拉机手,背景是黄澄澄的麦田,满面春风,神气无比。二是天女散花,女神,洋洋洒洒。三是百鸟朝凤。我盯着这副画,可以看好久,我数过画上的鸟,也记得它们每一只的不同,甚至会在亲邻家看到不同版本的细微之别,但却不会讲出来,算是我在那个年代里隐秘的娱乐方式。

过年时,家里偶尔也会添置新物件,有一年母亲花了38元"巨款"买了一只条几,颜色花样都别致得很,可惜后来搬家时被人收走了。

新衣也会添,往往是骑着绿色自行车的邮差送来,父亲远在太原工作,过年常常回不来,但总会寄来东西。打开层层包裹,看着一件件崭新的衣服,有时还有动物饼干和飞机饼干。想象父亲买布料时的表情,找人去做的急切,回不了家的无奈,心中便五味杂陈。父亲后来退休,便回村里居住,无事是不去城里的,这是后话。

腊月二十三,除了吃糖瓜,定要杀鸡祭灶。灶台上设起香炉,用黄纸写上"灶君之神位"及"上天言好事 回宫降吉祥"字样,祭拜时嘴里要说"灶神爷上天,只说好,不说歹,金银财宝多带来。"这么隆重的事当然由哥哥来做,我在一旁看着,敬畏又好奇。

备年食是一等一的要事。一般腊月十六七的时候,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油炸食物。搓果、油托儿、油糕是必不可少的老三样。搓果有的地方叫撒子,用一根面搓成一大把下油锅炸;油托儿和小的油饼相似;油糕是用软小米混合大枣做成的,不包馅,切成小月牙形直接炸。然后是蒸馒头及蒸玉米面的豆包。这些都需要邀请关系好的村邻来一起做,算是一种仪式,是年终人际关系大总结。被邀者欣然前往,没被邀者则心生疑虑。

村里有一户人家,从来不邀请别人,也没人邀请他们,但书法极好,每逢过年,会给全村人写对联,他的后人仍与村邻格格不入。老人家如今已70大几,前些天,母亲来电话说,他们正在一起打牌,我大为诧异,问原因。母亲说,他大病了一场,外出看病回来后,和以前很不相同,话也多了,也愿意跟人来往了,大家也乐见其变,一点儿也不生疏,就像他从来没有离开过。

肉是稀缺的,通常人们都会以今年割了几斤肉来衡量年食的品质。买来的肥肉先要被榨一次油,油渣渣极香,但也只能有节制地吃几口。有一年,大舅除了猪肉竟然还买了一只猪头,我勇敢地表达了对猪耳朵的馋涎,大舅家虽然人口众多,但还是专程送了猪耳给我。

最爱吃的是年三十晚上的必备菜——"小炒",用白菜叶子、里脊肉混合炒成汤菜,清香不腻。母亲出生在大户人家,她小时候,她们白家每到年三十晚上就会炒一大盆"小炒",再摆上其余各种吃食,邀请村里的老人、当兵及外出归来的人到家里做客。

那时候没有电视机,三十晚上,通常是小炒配上红果酒,边吃边展望美好的愿望,直到拿上压岁钱,基本上就扛不住要睡了。

睡到正香时,会被摇醒,心里讨厌嘴上肢体自然都会反抗。这个节点往往是12点快到了,哥哥不厌其烦,耐心把我和弟弟叫醒。他准备好两根木棍,让我们各握一根,棍头挂一串长鞭,跑过去点着又快速折回,说:"握紧了,不要怕,有我呢~ 好了,就要响了,听着哦……"

作者介绍 张静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治疗师、团体带领者,太原益尔心理研究所所长,公众微信平台《静晖心理》创办人,致力于探索心灵旅程,激发生命力量。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3

在我看来,年味是凝结在舌尖上的,一年又一年,我们就在这样的年味中,慢慢长大了。

“进了腊月门,就是过年”老话虽是这么说,但在现在,过年的热闹喧腾,似乎是从小年开始的。在小年这个春节的盛大开始中,饺子第一次揭开了她的面纱。

饺子永远是过年餐桌上最重要的角色。饺子寓意着更岁交子,无论这一年过得怎样,春节的饺子永远是一家人的年终盛宴。“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饺子美味,饺子馅更是变化多端,令人多吃不厌。

在我的老家,饺子馅总是经典的韭菜猪肉馅。韭菜是新下的,鲜嫩多汁,刚买来摘来的韭菜更是青翠欲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地上铺着几张报纸,一起摘韭菜,年味与家的味道就在这里,慢慢升华。猪肉最好是手切的,可以一粒粒清晰地嚼到,最好有些肥肉,猪肉的肥而不腻与韭菜的鲜辣融合在一起,正是对年味的最完美诠释。

韭菜猪肉饺子本是最佳组合,可年三十晚上子时要吃的饺子却是素馅。老一辈人说这象征着来年朴素平淡、平平安安。我对这种说法不太相信,但素馅饺子的确也别有一番风味。

把胡萝卜、粉条、豆腐切碎,摊一个蛋饼切成小块,有时加些木耳,素饺子馅基本上脱不了“这一套”,但就是这几味简单的食材,却能调出美味的馅儿。素馅没有了肉馅的那种浓烈的肉滋味,多了一股清淡的感觉,也可以对春节期间的大鱼大肉起到一个很好的调节作用。不过令我疑惑的是,有时素馅里也加些海米虾仁,这还叫素馅吗——也许素馅只是人们的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与尝鲜的满足罢了。

饺子皮也颇有讲究。必须要用死面的那是一定的,放了酵母就变成煮包子了。这几年新出了一种“饺子粉”,据说是专门用来做面皮用的,其实味道嚼劲与一般的饺子皮没什么差异。擀面皮真是门手艺,擀面皮讲究中间厚,边上薄。要想擀得又快又好,挺不容易。现在,肉店里有卖机器压的饺子皮,两片皮之间扑上点面粉,显得死气沉沉,口感也一般。

每当吃完饺子,总要喝上一碗煮饺子的清汤,说是“原汤化原食”。其实抛开营养不讲,清汤的味道品相还是不错的:清汤的色泽是有着谷物气息的淡黄色,味道既有一种饺子皮的清淡,也有露馅饺子肉馅的鲜美——所以煮饺子时,露馅饺子还是必不可少的呢!喝下一碗汤,感到周身热乎乎的,寒冷驱散殆尽,也冲淡了刚才吃饺子的咸味。

在吃饺子时,总少不了几个翠绿色的身影,那就是腊八蒜。吃一口饺子咬一口腊八蒜,感觉那种辣味在鲜味里散开的感觉,缓解了肉饺子的油腻以及腊八蒜的辛辣,可谓是两全其美!米醋、绵白糖、大粒蒜,把它们种在玻璃瓶子里(原来是用瓷罐子以及玻璃罐子的),小年时便可收获一瓶翠绿腊八蒜。今年我家的腊八蒜是翠绿色的,可醋却成了草绿色,没达到老舍先生“色味双美”的标准啊。

说到小年,似乎还有一种沉寂已久的习俗:祭灶、吃关东糖。在济南城区里,祭灶的习俗早已无影无踪,关东糖、糖瓜也越来越少。不过我今年有幸寻觅到了杆状的关东糖。关东糖很脆、很酥,有时咬一口还会迸溅出许多渣渣,不过那甜味是沁人心脾的,与厨房里柔弱无骨的绵白糖是没法比的,多了一层过年的香气,让人很是舒畅。

我在福建吃过一回白年糕:味道虽不错,可口感是单一至极,好像在咬糯米团子。山东的黄米年糕就不一样了。原材料是黄糯米面,与面时直接把洗净的大枣整颗放进去,正好随着与面被绞碎一部分,进到黄米面里面,捏成窝窝头状,上锅蒸熟。吃黄米年糕时,离大枣越近,枣味越浓,还要时刻提防着,别被枣核咯了牙,多么有趣!

说到年糕,就不能不说豆包了。豆包讲究心里美,其实也是馅料的重要性。做豆包前一天晚上要把大红枣以及红小豆放糖放水,煮沸了再焖。第二天上午馅料已焖得差不多,甜糯软香,直接吃更是美味无比,即刻用发面包了放进蒸笼里,还要一同做些馒头。蒸出来的豆包外表普通,里面却是红彤彤的,煞是好看、煞是美味。

最后要介绍的,也是我最为喜爱的,就是酥锅了。酥锅这手艺,我的亲人里只有我姑姑有,而奇怪的是我奶奶却不会。酥锅之做法,我也不清楚,大概就是把喜欢的食物煮熟了加某种香料炖吧。最后收了汁,放凉以后,每种食物既保存了些许原味,也有一种互相联通的不可名状的香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酥锅凉了才好吃,可地冻天寒的,不免令人不太适意,也是春节美食中的特色一员了。我们小区来了个卖酥锅的,掀开锅盖,冒出的竟是阵阵热气,这算什么酥锅!他那酥锅还有哩啦的汤水,味道一般,竟然还有人买!于是我便决定再也不吃他家的了。

酥锅有酥白菜酥豆腐酥鱼酥鸡酥豆角酥海带酥肉酥口蘑酥木耳等等,什么都可以往里放,我最爱的是酥海带。

过年,其实不仅是一个盛大节日,也是亿万中国人的心灵寄托。我衷心希望这些美食,凝固成舌尖上的年味,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一年又一年期盼下去。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4

春节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新年的第三天,我站在宽阔的海滩上可以看见无比晴好的天空,蓝澄澄的如一汪碧玉,没有一丝云彩,偶尔有鸟儿成群结队地飞过。海涛拍击岩石和沙滩的声音永无休止地喧响着。几乎像一条白线似的浪花从远处奔腾而来,猛碰到岸边,发出富有韵律的激溅的声音,然后迸着泡沫,消失在沙石之间。后面一排浪花又紧接着追逐上来……我遥遥地听见鞭炮噼里啪啦作响的声音。海滩上密密麻麻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愉快的相互交谈的。此时此刻处处都充满着节日的气氛。

正当我陶醉于眼前这一番美丽景象的时候。远处走来了一位青年,他走到一位老人的身旁,支起太阳伞,静静的躺在柔软的沙滩上,欣赏这美丽的风景。和煦的阳光照耀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微风轻轻地拂过每一个人的脸庞。

这时那个青年拿出了一块糖,剥开糖纸,慢慢地咀嚼起了这颗糖。可是他却将糖纸随手一丢,这张糖纸像一张轻柔的白纸,轻飘飘地落入了这柔软而又美丽的沙滩中。

正当我为他这种行为感到不以为然的时候。他旁边的`那位老人转过头来对他说:“小伙子,你怎么能乱丢糖纸呢。你看,这片沙滩多么美丽呀!你怎么能去破坏她呢。”

那位年轻人却满不在乎地说:“这片沙滩又不是你们家的,我扔一张糖纸跟你有什么关系呀!看你一大把年纪了,怎么也爱多管闲事呀!你今天出门‘没吃药’吧!”

这时有一个人想去训斥那个小伙子,可是他旁边的人却对他说:“算了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出来玩,何必要招惹是非呢。”

这时那个小伙子还在对老人谩骂,污言秽语,让人不堪入耳,可是却没有一个人上来制止。

老人并没有和他争吵,而是忍受着他肆意的谩骂,和不堪入耳的污言秽语。过了一会小伙子大概是骂累了。他“哼”了一声,便转身离开了。

老人见他离开了,便伸手捡起了那张糖纸,装入了自己的垃圾袋中……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大地沐浴在余晖的彩霞中,人们三三两两的漫步在沙滩上,晚风徐徐拂来,飘来阵阵花香,顿时让人觉得心旷神怡,便更觉“夕阳无限好”。

突然一阵北风吹来,一片乌云从天边急涌过来,还拌着一道道闪电,一阵阵雷声。刹那间,狂风大作,乌云布满了天空,紧接着豆大的雨点从天空中打落下来。又是一个霹雳,震耳欲聋。一霎间雨点连成了线,哗的一声,大雨就像塌了天似的铺天盖地从天空中倾斜下来。

人们急忙相互搀扶着向屋中狂奔。这时有一位老人和一个小伙子,正举着一把伞踉踉跄跄的向屋中跑来。当他们跑进屋的时候人们惊呆了。那个老人就是被小伙子谩骂的人,而那个小伙子就是谩骂她的人。

这时那个小伙子满怀歉意的说:“老奶奶,对不起,我刚才那样骂您,您不但不和我计较,现在还把伞借给我。您看您,浑身都湿透了。您这样做,我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老人摆了摆手说:“没什么,一点小事,不用放在心上。你怎么样,没有着凉吧?”

这时那个小伙子,再也坚持不住了,几滴晶莹的泪珠,顺着他的脸颊流了下来……此时此刻那把伞仿佛变成了这间屋子里最温暖的东西,因为伞下凝聚的是“人间温情”!

事后有人问那个老人:“那个小伙子那么骂您,您为什么还要把伞借给他呀?”

老人笑了笑说:“我其实并没有多想,我只是看他没有伞怕他被雨淋,才把伞借给他的。他刚才确实骂了我,可那只不过是一件小事,何必斤斤计较呢。我这一辈子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一件事‘人生最大的美德就是宽恕’。只有宽恕才能有一个和谐的社会呀!”

“人生最大的美德就是宽恕”这句话也是我听到的最温暖的一句话。它像一缕阳光照耀在我的心间;像一股暖流直击我心头最柔软的地方;像一阵微风吹散我头顶上的迷雾。

古往今来最难做到的就是“宽恕”。宽恕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宽恕是一个集体成功的前提;宽恕是一个社会和谐的基础。

人生最温暖的情也是“宽恕”。只有宽恕才能“化戾气为祥和”;只有宽恕才能有一个愉快的心情;只有宽恕才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魏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名叫《谁是最可爱的人》。我认为只有懂得宽恕的人才是“最可爱”的人。因为懂得宽恕才能为这个社会创造爱,只有创造爱的人才是值得去爱的人!

这个春节最难忘的就是那把伞和那把伞下的“温情”。因为它让我明白“人生最大的美德就是宽恕”。我愿意做那把“伞”的传递者,把伞下的温情永远的传递下去。

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老师,请再深深地爱懂得“宽恕”的人吧!因为他们带给我们“温情”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值得去爱的人!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5

过几天,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关于春节,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每一片记忆,都似璀璨的珍珠,在内心深处闪耀,尤其是每逢春节的时候,过着眼前的节日,脑海中闪过往昔的节日,交织成美丽的、无穷的节日的韵味。

春节的灯,最能烘托出节日的气氛。很小的时候,家里面还没有电灯,平日里点一盏小油灯。春节,也是点油灯,但与往日的油灯不同,是那种很大的、带有玻璃灯罩和白玻璃灯伞的能挂起来的油灯,灯上有一个旋钮可以调节灯的亮度。记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亲都早早的把那盏等拿出来,灌满油,灯罩和灯伞擦的锃明瓦亮,挂在屋天棚的中间。天一黑,就把灯点亮,调的灯火大大的,照的满屋通明。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这盏灯都亮起来。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盏灯是最重要的春节的标志。

童年的春节,还有一种灯让人难以忘怀,就是那些现在看来很简单,当时却带来无穷乐趣的灯笼。父亲的手很巧,每年的春节前,都要找来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几支秸杆做成灯笼的骨架,再用五颜六色的糖纸把四面糊好(这些糖纸都是一年中慢慢攒下来的),就成一个别致的灯笼。节日里,天一黑,就和弟妹们每人提着一只灯笼,出门和邻居家的孩子们玩儿,那时别人家孩子的灯笼多数是彩纸糊成的,而我们的灯笼用糖纸,即透亮又鲜艳,引得别人好生羡慕。

现在的灯笼多是专业化制作出来的,比起过去的更精致更漂亮,但感觉却少些什么。

春节贴年画,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童年的春节,几乎每年都是新糊的墙纸,很多年画贴在崭新的墙上,看上去满目清新而漂亮。有胖胖的男孩儿女孩儿抱着大鱼咧嘴笑,有身着各种各样衣服的人们在舞蹈,还有带故事情节的象连环画那样的年画,许多小幅的画组成一大幅画,很喜欢这样的年画,不光可以看画儿,还总是缠着母亲给读那些小幅画下面的文字,知道画中的人在做什么。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幅小女孩剪窗花的年画,画中的小女孩儿梳着两条黑亮的辫子,穿着花衣裳蓝裤子,坐在那里神情专注的剪着窗花,旁边一只小花猫在耍弄着一个毛线团儿。小女孩儿细眉笑眼,脸蛋儿粉里透红,翘起的嘴角流露出喜悦。常常盯着那幅画儿出神,想变成画中的人,或者是画中的女孩儿从画里面走出来,和自己成为小伙伴。

再大一点儿,过春节也贴年画,但都是些样板戏的剧照,怎么看也喜欢不起来。

现在在自己的家里过春节,不再贴年画,但却非常想念那个画中剪窗花的小女孩儿。

小时候在家过春节,每年供奉家谱是一项重要的仪式。除夕那天,父亲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一年的家谱请出来,挂在一面墙上,下面摆上供桌。供桌上两边各放一个大的蜡烛台,很漂亮的红蜡烛点燃后,把一面墙都照亮;中间放上一个香炉,香炉里面插上香点燃,香烟袅袅升腾起来。蜡烛台和香炉之间摆上装满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亲做的,有雪白的馒头,上面用麻果点出红的花点儿;有切成大片的肉,摆成图案;有油炸成金黄色的面鱼,有染成彩色的宽粉,嫩黄的鸡蛋饼……每当母亲摆供品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出神,想不出这么多好吃的放在这里,那些先祖们是如何吃,而且吃过还看不出变样。

供奉的家谱是三幅画儿。中间一大幅,上边是坐着的两个人像,一男一女,年长而且很慈祥,下边是许多站立的人像,各种姿态,空白的地方写着家族先祖们的名讳;两边是条幅,画有美丽的花卉和装饰图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饺子前,伯父就带领着堂哥们来家里和父亲、弟弟们会合,那时爷爷还在世,由爷爷带头一起在家谱前磕头跪拜。给先祖跪拜磕头是家里男人和母亲那样的媳妇们的必修课,而女孩子们是不做的。有时候好奇问大人们,回答说是女孩儿膝下有黄金,不能下跪的,现在想来满不是那么回事。

家人们每年的春节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对先祖们的名讳,默默的拜望。对于家里等女孩子们来说,结婚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按祖上的规矩,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和家谱照面的,所以即使春节回父母家也是过初三,那时供奉的家谱已经收起。在先祖的眼里,嫁出的女儿也许真像是泼出的水,不值得眷顾吧。现在的人们不再讲究过去的老规矩,在春节的时候,出嫁的女儿们都可以回家。但许多人还是遵循过去都做法,也许认为先辈们流传下来的规矩还是很神圣的,不想去破坏吧。

春节的记忆有许多许多,有的年代久远,有的就在眼前。一串串记忆都包含着浓浓的亲情,散发着浓郁的节日气息;一串串记忆,把一个个闪光的片断穿起,汇成美丽的生活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