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雨巷》教案三篇

荟萃库 人气:2.61W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雨巷》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必备】《雨巷》教案三篇

《雨巷》教案 篇1

 教学设想:诗歌重在朗读,体会情感,有感情的朗读也被称为“美读”。本课旨在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诗中的情感,在诵读的基础上,从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抓住情感基调,探究诗歌的内涵及艺术特色,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诗无达诂。”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重难点:如何在赏析意境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探索诗歌的内涵,调动学生从多角度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上课前发一张草稿纸给学生,让学生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以及疑问,在课堂上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留待下节课或者课后探讨。

导入课文

一、朗读体会

1、自由诵读。

2、再读一遍(可默读可有感情的读出声来),边读边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直觉感受,原初体验。读一篇文章会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响,请2~3名同学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教师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整体感受。

3、尝试性“美读”,揣摩朗读技巧。

学习诗歌的重要途径就是“美读”,读出感情来,读出技巧。上单元的“点击链接”里提到了“朗读的要领”,请尝试一下,揣摩朗诵的技巧,读出美感来。

①请一位同学示范朗读;(教师和学生评点)

②听录音范读;(提示学生看有没有新的感受,记在纸上)

③学生再读;(可齐读,尽量模仿范读的节奏和技巧,体会感情)

二、进入诗歌

(一)探究诗歌鉴赏的一些方法

我们前面学了几首诗歌,做题也见过很多诗歌鉴赏的题型,你是怎样阅读鉴赏一首诗歌的?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可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通过代表交流,教师做适当的补充。教师应着重引导而不是讲解,并且善于激发学生的疑问。为避免场面失控或者意外情况发生,影响课堂气氛或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准备好以下素材备用。)

1、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可制成卡片或者幻灯片)

2、诗歌意象和意境(什么是意境?什么是意象?为什么选取这些意象,其达到的表达

效果?)

《雨巷》的意境分析:“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朦胧)

《雨巷》运用了哪些意象:“我”、“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篱墙”、“油纸伞”;

3、情感基调(可通过诗中的反映感情色彩的词语进行分析)

4、表达技巧(着重分析象征手法的运用,什么是象征?几个主要的意象分

别象征了什么?)

5、诗歌的内涵(此诗的内涵可从多角度分析)

在梦一般凄婉迷茫的意境中塑造了一位孤独感伤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象征的手法抒

发了诗人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愁怨的失望的复杂情绪。

(可从探求“理想是什么”这一角度来发掘诗歌的无限张力:这是一首爱情诗、政治诗、哲理诗等角度探究。但无论哪一种,其凄婉迷茫的意境和那哀怨的眼神、太息一般的目光,还有那彷徨的声音,让我们无限惆怅,一代一代永远也走不出这悠长悠长的“雨巷”。)

6艺术特色(可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赏析,结合前面学的新月派的诗歌《再别康桥》和《死水》来分析,看看《雨巷》在艺术风格上有那些特点。)

着重谈谈音乐美:和谐的韵脚,押韵;双声叠韵词的运用;句式上的回环复沓;节和词的反复出现(注意第一节与最后一节的“逢着”和“飘过”,可进行探讨);流畅圆润,富于吟唱(可播放《雨巷》这首歌)

(二)配乐诗朗诵

 三、作业:发挥大胆想象,把《雨巷》改编成一篇散文或者小说,并试着比较诗歌语言与散文和小说语言的异同。

《雨巷》教案 篇2

一导入

我们在在前阶段的学习中先后学习了闻一多的《发现》、郭沫若的《太阳礼赞》,《雨巷》教案5。这两首诗歌都是属于感情激烈奔放的爱国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风格截然不同的诗歌——戴望舒的《雨巷》。

二作者介绍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三朗读此首诗,读完后谈谈对这首的初步印象,可以结合前两首诗来谈。

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明确:朦胧。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

明确:一共是6个,主要是三个意象(景物)。第一个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结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经历)

第三个是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

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景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沙浣溪沙》)全词是: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雨巷》教案 篇3

【教学重点】

如何在赏析意境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探索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从多角度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设想】

诗歌重在朗读,体会情感,有感情的朗读也被称为美读。本课旨在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诗中的情感,在诵读的基础上,从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抓住情感基调,探究诗歌的内涵及艺术特色,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诗无达诂。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上课前发一张草稿纸给学生,让学生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以及疑问,在课堂上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留待下节课或者课后探讨。

一、导入课文

1、自由诵读。

2、再读一遍(可默读可有感情的读出声来),边读边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直觉感受,原初体验。读一篇文章会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响,请2~3名同学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教师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整体感受。

3、尝试性美读,揣摩朗读技巧:

学习诗歌的重要途径就是美读,读出感情来,读出技巧,读出美感来。

⑴ 请一位同学示范朗读;

(教师和学生评点)

⑵ 听录音范读;

(提示学生看有没有新的感受,记在纸上)

⑶ 学生再读。

(可齐读,尽量模仿范读的节奏和技巧,体会感情)

二、进入诗歌

1、探究诗歌鉴赏的一些方法:

我们前面学了几首诗歌,做题也见过很多诗歌鉴赏的题型,你是怎样阅读鉴赏一首诗歌的?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可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通过代表交流,教师做适当的补充。教师应着重引导而不是讲解,并且善于激发学生的疑问。为避免场面失控或者意外情况发生,影响课堂气氛或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准备好以下素材备用。)

2、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可制成卡片或者幻灯片)

3、诗歌意象和意境:

什么是意境?什么是意象?为什么选取这些意象,其达到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雨巷》的意境分析:

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朦胧。

《雨巷》运用了哪些意象:

我、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篱墙、油纸伞。

4、情感基调。

(可通过诗中的反映感情色彩的词语进行分析)

5、表达技巧。

(着重分析象征手法的运用,什么是象征?几个主要的意象分别象征了什么?)

6、诗歌的内涵:

(此诗的内涵可从多角度分析)

在梦一般凄婉迷茫的意境中塑造了一位孤独感伤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象征的手法抒发了诗人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愁怨的失望的复杂情绪。

(可从探求理想是什么这一角度来发掘诗歌的无限张力:这是一首爱情诗、政治诗、哲理诗等角度探究。但无论哪一种,其凄婉迷茫的意境和那哀怨的眼神、太息一般的目光,还有那彷徨的声音,让我们无限惆怅,一代一代永远也走不出这悠长悠长的雨巷。)

7、艺术特色:

(可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赏析,看看《雨巷》在艺术风格上有那些特点。)

着重谈谈音乐美:和谐的韵脚,押韵;双声叠韵词的运用;句式上的回环复沓;节和词的反复出现(注意第一节与最后一节的逢着和飘过,可进行探讨);流畅圆润,富于吟唱 。(可播放《雨巷》这首歌)

8、配乐诗朗诵。

三、作业

发挥大胆想象,把《雨巷》改编成一篇散文或者小说,并试着比较诗歌语言与散文和小说语言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