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

荟萃库 人气:1.95W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1

教学目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

1.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

2.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重点)

3.整体把握文章,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重点)

4.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短文的深刻内涵。(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看着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把特勒上尉的信》。

二、介绍作家及背景资料

1、雨果 2、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 3、圆明园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章。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3.齐读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提问:

1)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理清第三段的思路。

2)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3.齐读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提问: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

(用反语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

4.齐读课文3-6段,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2

训练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体味精彩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课前准备:查找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2、导入

知道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的作者吗?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 这两部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 ]

3、让学生介绍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教师作补充:

圆明园是一座供清朝皇帝游乐的花园,也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在北京海淀附近,始建于康熙48年(1709年)。这座花园方圆十多公里,在这儿可以观赏到国内外四十个地方的有名的风景。园内还珍藏着许多无价的珍宝,罕见的图书,珍贵的历史文物,因此它又是一座闻名世界的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

1856 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战争。1860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

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正音、解词):

体面 给 j 予 独一无二 珐f琅lng 眼花缭乱

不可名状 荡然无存 箱箧qi 制裁 赃物

4、快速默读课文,

明确文章两大内容板块:①赞美圆明园 ②谴责侵略者

【讨论】:

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而雨果也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目的是什么呢?是夸英法联军抢得有眼光、有头脑?作为一名法国人是不是该为自己的祖国发了一笔横财而高兴?

⑴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①——④段,找出作者评价圆明园的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⑵有感情地朗读⑤——⑩段,找出作者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哪些是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的舆论所蒙蔽,易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而雨果却有清醒的头脑、公正的立场,真是难能可贵!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文明的创造者,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重。雨果把上尉征求意见的机会变成向强盗政府提出抗议的机会,谴责侵略者的贪婪、野蛮、无耻,表现了他明辨是非的良知和正直不阿的人格。

5、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世界奇迹 “赞誉”

  破烂

  惊人杰作 讽刺、 谴责

  人道、正直、公正、是非分明

  珍视人类文明成果

  同情、尊重中国人民

教学后记:通过学习本文,激发了同学们对法西斯的愤恨。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渴望,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体味有特色的语言。

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作者的思想过去,精彩的语言

教学难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一、导入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我们今天学习他一篇文章,同学们会对他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检查预习:

三、整体感知。

1、大家知道答案请举手?

很简单问题当然有很多人回答。

那个受难家庭就是我们祖国呀!那可恶仆人就是那些汉奸狗腿子呀!而那个婴儿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大家呀!

2、有谁能给大家讲一下英法联军情况呀?

有许多学生因为在历史课上讲过,所以这是一方他们自主发挥空间。许多学生讲得比我知道都多都精彩。

3、请大家先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写法上有没有不和谐地方?

(一般孩子们觉得有不妥地方,但是却不容易找出来。)

语句上鲜明对比。

1)、赞美圆明园语句。

2)、讽刺劫掠者语句。

4、雨果具体是怎样赞美圆明园?

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最高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民族想象力所能产生一切成就。

3)、是幻想某种规模巨大典范。

(这个问题我没有给学生讲。我觉得他们没必要分得这麽详细。也不知道到底对不对。)

5、那麽就写法上有何特点?

概括——具体——概括。(这一点,学生都能总结出来。但话语还不准确。)

6、那麽雨果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持什麽态度?(谴责态度。)用了怎样语言?(反语)有什麽作用?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耻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出色,光荣,他们期待是雨果对英法这个胜利给予盛大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口吻,有辛辣讽刺意味。

7、那麽他不帮着自己家人,他是站在谁立场上?

人类立场。(这里有说,正义立场,中国立场,或者是人民立场等等。)

8、如果说,你们家有个人犯了罪,你第一态度是什麽?(有个学生说,我会原谅他,再给他一次机会。)是,你肯定不会主动站出来去指证他。但是雨果却能,因为他有着我们所没有什麽品质?

清醒头脑,正直良知,公正立场。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我们要学习雨果博大胸怀与高尚品格。

9、好了,现在我们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感想。

课后记:先用有趣故事吸引住他们,故事明白了。那麽这篇课文就好理解了

四、小结。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4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里收编的新篇目,本课是该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以战争为主题。这篇文本选自《雨果文集》,是一封标准的书信。书信最讲究的是情感的真挚,在信中,作者以两种感情交织——悲悯之情和愤怒之情,写悲悯,极尽赏识温柔,写愤怒,极尽强烈谴责。读信,就仿佛是在听写信人的心声。本文立场鲜明,“赞美圆明园”“谴责侵略者”两大板块内容互相独立、共同支撑表现着雨果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学习这篇文章,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到有感情地朗诵,抓住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在朗读、理解、反思中达成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铺排、类比、对比手法等在文中的运用及作用。

3、品析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世界眼光和反思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朗诵课文,体会感情。(重点)

2、理解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难点)

三、说学情

通过小学与七年级对各种作品的学习和接触,学生目前已经具备一定的认字和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本文是一篇充分运用了语言艺术的作品,并且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可以将文章自然切分为两个独立整体比较鉴赏,在比较中感受侵略战争的罪恶,探究雨果的远见卓识。

四、说教法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联系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这节课我将采用质疑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其中以诵读、讨论为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将贯穿课堂始终,再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

五、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播放《圆明园的毁灭》视频,学生谈感受。

(二)、预习展示

1、关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2、关于雨果

3、关于圆明园

(三)、体会情感

1、“万园之园”毁灭了,你什么心情?

2、雨果会是什么心情?

补充:作为侵略者之一的法军巴特勒上尉,宣称“这次远征是体面、出色的!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我们将把这次胜利果实在杜伊勒宫里展出”。巴特勒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本文就是雨果对巴特勒的邀请的回答。

3、默读感知

积累词语

你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读出了雨果写作此信是的什么心情和情感?

预设:赞美和讽刺,找对应段落。划分层次。

(四)、品味语言

1、感受圆明园的美

雨果没有到过圆明园,他是怎样用想象来还原圆明园的呢?

朗读圈划文中最能体现圆明园之美的词句。

品析,读出赞颂、温柔之情。

了解写法:铺排、类比、等。

2、认识侵略者的丑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用沉重语气读。谁毁灭了这一切?

你想对侵略者说什么?雨果的回答是……

品读第5到第10段,要读出愤怒、谴责之情。

了解写法:反语、对比

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就是在说话或文章中,所表达的意思和心里的意思完全相反,一般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一种修辞格。

(五)、感悟精神

1、看了雨果的这封信,猜一下巴特勒上尉的反映?他会怎么对雨果?

2、作为一个法国人,他为什么不以自己的国家所取得的征服为荣,反而还谴责政府?

第一, 他有人类的立场。雨果认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圆

明园是人类共有的财富,而被侵略者毁灭,所以要谴责。

第二, 他有人民的立场。“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

第三, 他有人道主义精神,这是他创作的基本思想。

雨果有多部作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揭露统治者的罪行。《欧那尼》《国王寻乐》等剧本表达人民对暴政的不满。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路易 波拿巴政变后,发表反对波拿巴的《小拿破仑》和诗集《惩罚集》。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当时社会的罪恶……他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

说一句赞美雨果的话。

(六)作业布置

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和学习了本文之后的一些想法,与大师作交流。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5

知识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能力目标:

1、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教育目标: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重点难点:整体把握文章,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为主,点拨法为次。

教学媒体:CAI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盗,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入了一个富贵的书香门地的家中去抢劫。由于他们事先勾结了那个大户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间,将能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不能带走的全被毁坏了。顷刻间,昔日富丽堂皇的景象在瞬间化为一片乌有。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断瓦残垣。这个家庭的许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几百口人都被杀了,可是唯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了下来。他长大后,被告知了家中当年的惨况。于是,他发愤图强,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那两个强盗。夺回了本该属于他们家应有的尊严与地位。我们现在只知道,那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

请问:你能猜出来,那个婴儿是谁?那几个可恶的仆人又代表了什麽?那个受难的家庭又是什麽?

二、介绍作家及背景资料

1、雨果CAI

2、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背景(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0月,英法联军在焚掠圆明园。后与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

3、圆明园CAI

三、品味赏析(正课)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个别朗读),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2。齐读文中第三段:

雨果是怎样赞美(或评价)圆明园的?(教师提问)

明确:

代表性句子有:(CAI演示)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请你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光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总结:(CAI演示)

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3)、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3、请大家阅读课文(5—10段):(方法:自由讨论)

①雨果在信中怎样描写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课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出了?

明确:(CAI演示)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将英法帝国主义送上了历史的审判台。

②这是雨果对巴特勒上尉参加远征中国的评价,那麽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什麽态度?(谴责态度)运用了怎样的语言?(反语)有什麽作用?(CAI演示)

明确:

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的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讽刺强盗的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全部赞誉”有极其尖刻的嘲讽意味

4、通过阅读课文我们能感觉到语句上形成鲜明对比:(方法:点拨法)

1)、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语言上充满感情,语句凝练优美,富有感染力,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2)、讽刺劫掠者的语句——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谴责态度,反语修辞的运用使语言尖锐深刻。

5、在鲜明的对比中作者的情感倾向是十分明显的,但是他作为法国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方法:自由讨论)

明确:(CAI演示)

人类的立场。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他有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他认为“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我们要学习雨果的博大的胸怀与高尚的品格。

(四)教师总结全文:

雨果以一个艺术家对人类文化的珍视,愤怒的谴责了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他对被侵略、被侵略者的巨大同情!也体现出他所具有的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令我们深深感动。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建设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五)布置作业:(CAI演示)

学习本文后,同学们不仅品味了雨果的精彩语言,而且感受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如果要更好的感受他的内心世界,请你也用书信的形式,给他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出发点:

(1)你如何评价雨果的观点?他的胸怀和品格对你有何启发?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你是怎样看待的?

(3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来中国有了什么进步?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6

这是一节留下遗憾的课,成功之处已表现在教学设计并在说课稿中进行了分析,现在谈留下遗憾的原因:

第一,高估学生。由于对教学对象的认识不足,缺乏对他们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的了解,所以,在教学中提出的一些问题,比如用“反语”表达讽刺,学生不能解决,让教学发生了困难。同时,又因为要赶进度,又没有给学生将知识分析清楚。

第二,取舍不当。这是一篇内涵丰富的书信,文本也比较长,要想在一节课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进行一些大胆取舍。我想,在这节课中至少可以舍去如下几个问题:

1、课前导语,直接开门见山,切入正课。

2、预习的检查。

3、压缩谈圈点词句的感悟。

4、对“难能可贵”的认识,将之融合到第二个问题之中。

如果舍去了这样几个问题,就能够留出时间进行朗读训练。

第三,节外生枝。有这样两处,导语时对学生进行的一番说教,分析“难能可贵”时教师谈到的题外话。

另外,因为学生的回答不尽人意,教师代替的讲解过多了一点。